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视觉中国供图
近年来,考研的人在不断增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出于延缓就业而考研,这种行为被称为“逃避式考研”。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关于考研的,71.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决定考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逃避”倾向。不过,仅三成受访者认为“逃避式考研”能达到逃避的目的。65.9%受访者坦言自己考研是为了提升更好地找工作。
参与本次的受访者中,44.6%的人考过研,27.8%的人算考,27.6%的人没有考过,也不算考;在校生占24.0%,已经工作的占74.2%。
61.6%受访者认为“逃避式考研”的人缺乏对未来的规划
柳文(化名)本科学的是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目前在西北政法大学读法学研究生。回忆起自己的考研之路,柳文说,她考研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欢本科的专业,想借考研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来学。“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了可以做什么,感觉很茫”。
杨方(化名)去年考取了广西大学的研究生,谈到当初选择考研的原因,她说,现在工作竞争的力大,考研可以让自己有名牌高校生的身份,多一些选择的机会,而且进一步学习也能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显示,受访者考研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提升,更好地找工作”(65.9%),“出于学术兴趣,为了深入地做研究”(34.5%),“留恋校园”(23.9%)等。
不过,在被问到决定考研是否存在逃避现实问题的因素时,22.0%的受访者坦言“是”,49.4%的受访者表示“一定程度上是”,也即71.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决定考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逃避”倾向。
“很难说这是一个好的或者坏的选择,确实有一部分同学的考研是盲目的,缺少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分析,第一,目前许多岗位,研究生的人确实比本科生的人更具有优势,比如国家公务员等,因此许多希望通过考研让自己的就业更加理想;第二,不少在大学期间发现自己的专业不够理想,希望通过考研换个专业、实现人生的再次转折;第三,现在大多是生子女,家长一般也都是支持孩子来提升自己的。
钱楠(化名)是2019年的生,现在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钱楠大四时也尝试过考研,但是终没有成功。“那段时间我有点浑浑噩噩的,感觉我学的土木工程这个专业,本科没什么就业市场,想考个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但是备考阶段比较茫,更多是看着身边人在考研自己也就报考了”。
来自山东的王尔(化名)两年了,现在正准备考研。在经历了职场后,她觉得,一些人“逃避式考研”主要是在逃避踏入后的工作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后不仅需要面对具体的工作力,还要处理公司里各种人际关系问题。这样的况下,很多人会留恋学校里面相对单纯的环境”。
对于“逃避式考研”的现象,61.6%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被动选择,说明考研者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48.4%的受访者觉得完全因为逃避问题去考研其实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37.5%的受访者觉得这样缺少对学术的兴趣,会影响读研的收获。
“我觉得这个现象在本科生中比较普遍。找工作竞争力大,很多人稀里糊涂读到大四发现自己跟无法很快接轨,会觉得茫。”柳文认为,“逃避式考研”其实是一个常见现象,但是完全以逃避现实为目的去考研往往很难成功,“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中途很容易放弃。即使考上之后,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是否适合自己也是个未知数,研究生之后何去何从等问题也迟早得面对”。
仅三成受访者觉得“逃避式考研”可以达到逃避的目的
为什么会出现“逃避式考研”的现象?中,59.1%的受访者归因于就业力大,要减轻就业焦虑;55.6%的受访者觉得高已成为趋势,不考不行;44.4%的受访者认为这样可以晚些进入。
钱楠觉得,有的人之所以在考研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学术理想和动力,主要是因为缺乏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规划,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考研就变成了一种逃避的途径。
柳文觉得,“逃避式考研”的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有的人通过本科的学习,还没有足够的能力适应和职场。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力的增加,一些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20岁出头的年轻人,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心智上没有那么成熟,看到身边的人纷纷考研,提升,也就容易随大流”。
杨方认为,“逃避式考研”很难达到逃避的目的,“毕竟考研也是一个持久战,这个过程很枯燥,没有坚定的信心难以坚持”。
中,仅30.2%的受访者觉得“逃避式考研”能帮助考研者成功逃避问题,40.6%的受访者觉得不能,29.2%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短暂的逃避是可以的,而且有些人虽然出于逃避问题的心理去考研,终也在考研和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但是,有一些自己之前逃避的问题,终还是会摆在眼前,该承担的责任还是得承担。”柳文说。
“考研的原因本身就是多种多样的,这里面有逃避的心态也算正常。关键是要对考研者进行正确的引导。”柳文觉得,应该让大明白考研到底是在考什么,研究生意味着什么,去工作的话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越早明白这些道理就越容易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杨方认为,无论考不考研,都要在大学学好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具备较高的就业能力,让自己成为对发展有用的人才。
减少“逃避式考研”现象,中,63.3%的受访者建议完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政策,让能学有所用,57.8%的受访者建议就业市场在人才选择上做到与能力并重,减少就业中的歧视,48.3%的受访者建议改变大逃避的心态,帮助他们积面对困难与挑战。
李立国认为,一方面,高校有责任帮助大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自身也要做好职业规划,思考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如果确定要考研,就要做好全力以赴的准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