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当时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很重视中国作曲家,我看父亲当年的笔记,发现上课是讨论式的,老师调用中国自己的语言来进行创作。”11月26日晚,已故作曲家邹鲁之子邹向平走进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说起当晚演出曲目之一《交响狂想曲》背后的故事。这曲子是邹鲁当年的作品之一,自1963年5月演以来,公开演出的机会并不多,此番堪堪第四次,“今日听来,仍能感受到其中蕴着的讴歌建设富新中国的理想与热。”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交响乐作品展演——上海音乐会”第二场11月26日晚如约而至。指挥家林大叶执上海爱乐乐团,带来邹鲁《交响狂想曲》、陈斌《绣赋》、周龙《弦乐四重奏与管弦乐协奏曲—唐诗二》、王德龙《冰雪丁香》、方可杰《热巴舞曲》、郭文景《交响变奏曲—祖国》等跨越数十年的交响曲目。“虽然排练时间不长,但充分感受到上海爱乐的成熟,短时间内就能把这么多风格迥异的作品拿下。”林大叶说。
“70年来,中国多代200余位作曲家,奉献了数以千计的交响音乐作品。许多已经随着时光而消逝,但仍有诸多优秀作品,历经磨砺、愈加璀璨,甚至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流了下来。”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叶小纲说,“本场音乐会选取了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音乐家在交响乐领域做出的努力,同时也显示了中国音乐向未来发展的展望。”
当晚,《交响狂想曲》作为开场曲亮相。它同时也是作曲家郭文景期盼多年的曲目。“我年轻时曾在四川工作,时常听闻邹鲁考取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故事。他是一个奇,但我始终没有机会聆听他的作品,这次总算如愿了。”郭文景说。
紧接着亮相的《绣赋》,也可以称为“苏绣印象”,意图捕捉记忆中姑苏绣品与园林中的光影。“它讲的是一种类似影像的视觉记忆,转化为听觉记忆的过程。”作曲家陈斌介绍,该作为苏州交响乐团委约作品,去年演,这次是第二次演出,“10多年前,我的创作比较统;2003年开始,做了很多与电子音乐、舞台艺术等方面的跨界,这几年又重新回归,如《绣赋》所显示的那样,我真正要写的音乐是这种语言方式的音乐,讲述自己对听觉的领悟。”
周龙《唐诗二》的创作灵感则来自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作。“第一乐章是我到达意大利科莫湖畔的贝拉吉欧中心开始构思的,从清晨至昏,除风声鸟语,尽是不断四起的钟声萦绕湖面,这使我想起李白的《听蜀僧濬琴》。第二乐章是杜甫《饮中八仙歌》所描绘的八位诗人朋友的肖像。”与其他以民间音乐为主题的作品不同,这曲子采用弦乐四重奏的形式,并借用多样的古琴指法表现唐诗古韵的细腻与磅礡。
在音乐会尾声,《交响变奏曲—祖国》轴上演。“与多年前相比,上海爱乐进步很大,我在音乐上的要求,乐团都能很好地完成。”郭文景笑言,“前几天第一次排练,我都舍不得直接进排练厅,外面的花园太漂亮了。”这交响曲由引子及《义勇进行曲》的十二个变奏组成,其中三个变奏还和内蒙古、新疆、西的民间音乐结合在一起,富有艺术上的趣味。
自今年5月起,“中国交响乐作品展演”系列已上演8场音乐会,本场音乐会为第9场;接下来,还将在广州、北京两地举办两场。作曲家方可杰说,借展演的机会,全国众多知名交响乐团集中展示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交响乐创作的成果,几乎是音乐史上的第一次,“它会激发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让交响这种外来音乐形式更好服务于中国故事”。陈斌看到的是展演对音乐创作的积意义,“某种层面上,中国音乐的创作滞后,一部分原因是与院团演出有所脱节。希望这个规模宏大,跨越大江南北的展演活动能对音乐创作有所助益。”
此外,展演活动中上演的作品还将纳入人民音乐出版社“新时代中国交响原创作品精粹”选集。该项目已入选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是集中国交响乐优秀原创作品之大成的大型主题出版项目,集中展现当代中国音乐创作、表演、录音成果。项目还将以“音、像、谱、图、文、访”六位一体的立体化出版方式呈现,并纳入人民音乐出版社“数字化播与定制出版计划”向全球推广,让更多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走出去,向世界播中国声音的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