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12月达加纳都阿克拉以来,中国援加纳第八批队已救门急人逾1000人次,手术149人次,抢救危重者25人次,外出义9次,服务2000多人次,他们以敬业和奉献精为改善当地人民的基本状况作出贡献,用真挚的方式让中非友谊代代相。
一支技术过硬的年轻专家型队伍
加纳都阿克拉东郊的泰谢镇,众多低矮的平房中,一栋红屋顶的楼房建筑格外醒目。大门门柱上,刻有中国和非洲地图的“中国—加纳友好院”的铭牌一尘不染。大楼前,中国和加纳两国国旗迎风飘扬。
伴随着一声啼哭,一个9斤多重的巨大儿在手术室里降生。中国和加纳两国的妇产科生与麻师精准配合,顺利完成一次剖产手术。经历难产的普林西斯醒来后看到孩子十分感激,要求和中国生合影留念。
眼科门,队队长刘求红正在为加纳检查眼底;内科住院房,杨德福和罗川晋两位生正带着当地实习生查房;手术室外,刚结束剖产手术的妇产科生宗利丽和麻科生张勇正准备下一台妇科手术;装饰着紫气球的新生儿科房气氛温馨,不久前降生的三胞胎正在暖箱里熟睡,范伟堂生正轻柔地检查他们的心肺况;中门,陈广贤生在为中风后遗症者行针;外科门,吴健瑜生和影像科梁艺生为加纳生耐心讲解演示……
近一年时间里,由广州中大学第一附属院派出的11名队成员都是这样在各自岗位工作着。这群来自中国的白衣天使平均年龄40.5岁,都有硕士以上和长期临床经验,是一支技术过硬的年轻专家型队伍。
对非卫生援助进入“快车道”
中国—加纳友好院属加纳卫生部,是科室完备的普通市级院,拥有床141张、生29人、护士近200人、助产士约50人、师4人,解决了阿克拉郊区超过26万居民的看难问题。
这所院被誉为中加两国合作的结晶,其硬件设施为加纳人所称道。记者在院看到,这里绿树成荫,通风良好,虽然当地气候炎热,但室内并不憋闷。院内步道隔断墙上,装饰着代表加纳文化的符号,显示出建设者的用心。住在院附近的居民托尼·怀说:“这所院守护着附近社区民众的健康,我们喜欢这所中国院。”
中国—加纳友好院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承诺为非洲援建的30所友好院之一,由中国援助修建,2010年12月建成启用,是30所院中先竣工的一所。加纳时任总统马哈马高度评价这所院的作用:“由中国援建的这所现代化综合院有助于加纳早日实现提高条件和服务质量的目标,这也是加纳的优先考虑事项。”
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对非卫生援助进入“快车道”。通过经验分享、技术合作和各种形式的援助项目,中国致力于支持非洲国家提升卫生事业自主发展能力。近年来,中国在加纳开展“爱心行”“光明行”和“中加妇幼健康工程”等项目,让“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中国援外模式在加纳开花结果,中国—加纳友好院许多生都曾赴华学习。不少曾在华学习的加纳学有所成后回到自己的祖国实习执业。
曾自费在中国沈学的斯蒂夫·奥蓬正在内科房查看检验报告。他说,“我现在负责内科住院人。在中国学到的知识非常实用。”艾福阿·汤普森在中国学成归来后,今年开始实习,她希望后能回到中国—加纳友好院工作。
中国—加纳友好院里,记者见到几位来自欧洲的志愿者。德国小伙子本杰明学习急救护理,来非洲服务半年。“在和中国生朝夕相处中,他们的礼貌和善、敬业负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就是天使。”
乔伊斯·卡诺尔是中国—加纳友好院的高级麻师,曾赴中国广州接受培训。“去中国前,我曾在美国和欧洲工作过。相比之下,中国的术可操作更。”令她感慨的是,“我们从中国同行身上学到了许多。在非洲,生和护士这样的专业人才很容易被吸引到欧美国家,但我愿意在祖国坚守,因为中国生不远万里来帮助我们,我们加纳人更应该留下来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美好。”
国际人道主义精的生动体现
中国援加纳队和中国—加纳友好院,是中非合作的缩影。今年是中国援外的第五十六个年头,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71个国家派出队员2.6万人次,者2.8亿人次,其中为非洲培训务人员8万人次。曾先后有51位中国务人员为援外事业献出宝贵的生。
从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的“十大合作计划”将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涵盖其中,到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八大行动”提出实施健康卫生行动,中国对非卫生援助顺应非洲发展需求,为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运共同体增添力量。
今年11月上旬,由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持的“援外队工作座谈会”在阿克拉召开。17支中国援非队代表参加此次座谈会。援加纳、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赞比亚、刚果(布)等国队队长和中国疾预防控制中心代表介绍在当地开展工作况。
在几内亚,中几友好院虽然规模不是大,但被公认为几内亚好的院之一,当地来到院,第一句话就是“找中国大夫”。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有祖辈父辈都参与援非事业的第三代队员。在刚果(布)的“中刚眼科中心”,许多白内障者重见光明。在埃博拉疫持续的刚果(金),中国疾预防控制中心在疫暴发初期便派出专家组协助疫防控……
毛里塔尼亚总理叶海亚·乌尔德·哈达明感谢50年来中国队为推动两国卫生合作、提高毛里塔尼亚卫生水平、保障人民生健康作出突出贡献,“毛里塔尼亚和人民对此深表感谢、永志不忘”。
赞比亚卫生部长齐塔卢·奇卢菲亚说,自1978年第一支中国援赞队进入赞比亚以来,500多名中国队员挽救了成千上万赞比亚人的生。赞比亚非常感谢中国和人民对赞比亚卫生事业的大力支持。
马拉维妇女、儿童、残疾人与福利部长塞西莉亚·查扎马说:“中国朋友把马拉维民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中国队的义是两国友好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的生动体现。”
一代代中国援非队队员,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用心乃至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扶伤,让人道主义精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