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赴南太平洋守护生
重庆援外生还带回“洋徒弟”
何卫给肾切除人交代需要CT复查,再翻译给James(左一)听。
援外时何卫,他的衬衣干了又湿。
何卫(前右二)正在主手术,当地院的生进行观摩。
何卫(右一)和当地人交流
昨日,重附一院泌尿外科房,主任师何卫用查房开启新的一天。和其他生不同的是,一个面孔总是和他如影随形。
不管是日常查房、每周例会还是观摩参与手术,从房到手术室,有何卫在的地方,就有巴新生James在。除了肤,James脸上表露无遗的还有求知和学习劲头——这让生调侃:“吔!何教授收了个洋徒弟。”
南太平洋岛国,距离重庆6000公里之遥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简称:巴新)。一场400多天的援外,把两名生的生活轨迹联系在一起。
道授业
“那边没有的,我得教他”
“你这次做了肾部分切除,记得6周以后回来再做一次CT。每年都记得做,就以术后6周的CT结果为参照。”何卫查房中叮嘱完者,转头又用英语给身边的James复述了一遍。
Six week(6周),CT,Follow-up examination(随访复查)……何卫说的几个单词并不构成完整的句子,但两人之间的默契,已经让James明白点头。
不是那种为了避免彼此尴尬而佯装听懂的点头。
James的中文水平停留在“你好”和“谢谢”的水平,何卫也并非字字句句都用英文翻译给他听。“我说的东西,大多都是他目前缺乏的,他知道重要,没听懂会再问。”何卫悄悄告诉我,“这种随访复查很有必要,但巴新那边还没有,我得教他。”
胸前配着和所有重附一院生一样的铭牌,James,巴新从业了15年的泌尿外科生,今年45岁。只比何卫小一岁,因年龄相近,这段关系被何卫定义为朋友,可James坚称自己是。“何,他是一个超级的好老师,我无比钦佩。”
“无比”的前缀是我简单翻译的。因为James在谈到何卫时,一不小心连用了四个表达程度的副词。“我上个月,观摩了何教授做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手术,他告诉我,这是泌尿科外科目前大复杂的手术。”这种震撼持续了一个月,让James至今说来都激动不已。
一个教得毫无保留,一个学得求知若渴。James来到重附一院已满3个月,其实早在一年前他就获得了来渝进修的机会。
“有没有后悔应该早点来中国?”
“NO!”James头摇得很快:“是‘何’用术征服了我,让我决定一同来重庆学习。”
400天援外
“零差错,用术获得认可”
去年6月19日,热带染肆虐的巴新迎来了第九批中国队。自2002年重庆市卫生部门受国家委托,向巴新派出第一支队开始,至今已有17年。
一批批老队员回国,一批批新队员赶来。中国生白大褂上靠近胸口的位置,印着一面五星红旗。从都莫尔兹比港到西高地省、马当省,从城市到岛屿、乡间,这样的身影遍布巴新各地。
何卫,第九批中国援巴新队队长,一行10人来到莫尔兹比港总院(简称:莫港总院)开展了长达400余天的援助工作。
期间,队交出了一份令人认可的答卷——完成门6000余例,手术500余台,华人华侨1400余人次,救助危重者161人,培训当地务人员3500人次。零差错,零事故。
回忆起当时的境况,何卫出现了短暂的思索。“James所在的莫港总院是巴新好的院,但技术、环境不乐观,条件类似于我们的地方县院。”
他拿马上要进行的手术举了个例子,在中国,手术需要什么器械,护士就能准备什么器械;在那里,有什么器械就得用什么。
“Chinese medical team welcomed!”(欢迎中国队)
相比巴新主流媒体《国民报》用不小的版面刊登欢迎第九批队的到来,临行前的何卫言简意赅发了一条朋友圈:“撸起袖子加油干。暂别一年,请短信和微信联系。”
别人逃离,他们走近。
授人以渔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
队的10名生中,就包含了两名泌尿外科生。这一次,第九批中国队带来微创设备捐赠和微创手术方式指导,并协助推进重庆卫健委主导的“援助巴新创新项目”,建立“泌尿外科微创中心”。
“统的开放式手术泌尿系统疾会成为历史。微创中心成立后,可以显著提高巴新泌尿外科生微创断和水平。”何卫说,中国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手术适应症、忌症、手术操作要领等关键技术他们都授得毫无保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想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
在当地,泌尿疾高发。巴新800万人口,500名生中只有两名专业泌尿外科生。
但相比800万、500、2,所带来的数字震撼,安环境更让每一个生不安。
援外的日子没有花团锦簇。院、驻地的两点一线才是日复一日的生活。
上班10分钟的车程必须专车接送,车是加固的;玻璃窗外还套有厚厚的铁丝网,只为确保足够安全。作为队长,何卫除了投身,队员生活乃至人身安全的重担也一并在他肩头。
莫尔兹比港的晚,随时可能响起声。“队严格规定,单人绝对不能出门,出行至少得三人开车同行,稍微远一点,得有持保安陪同。我们的住地是高墙电网。”何卫苦笑,实际上大家对出门并不热衷,因为多出去一次,就多一次风险。
被拉回现实,只需要一秒。莫尔兹比港的白天,还有排着长队亟待拯救的人。
巧杂症
“不同肤的者一起欣喜”
巴新一名16岁的年轻足球运动员,因腰痛和尿来莫港总院检查。生发现,因早前右肾积水,时一根引流肾积水的双J管滞留在体内近18个月,表面全部附着结石。
早接触者的正是James生。“因巴新缺乏微创设备,取出结石只有用开放手术,这会影响者的足球生涯。”并非第一次和中国生交道的James当即提议,等中国捐赠的泌尿外科微创设备到达后,可进行微创拔管。
焦急等待了3个月。和微创设备一起来的,还有何卫在内的第九批中国队。“者输尿管内包裹双J管的结石较大,就算在国内也相当棘手,并不能保证手术成功。”何卫清楚地记得,即使术前和James做了充分准备,因结石包裹,双J管术中仍可能无法拔出。
莫尔兹比港临近赤道,高温常伴,院空调的凉意仍让何卫汗湿手术服。“取出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想办法取出来!”他们应用输尿管气道碎石系统,小心沿双J管逐渐碎石,从输尿管末端直到肾盂,依次击碎输尿管表面附着的结石。看到顺利取出的双J管,一大堆溢美之词从James和巴新护人员的口中如倒豆子般蹦出。
“不同国界,不同肤的者第一次产生了相同欣喜。以往在巴新这种手术都会选择开放手术取支架,者会有大的痛苦和创伤,但这个者两天就出院了。”
James说好奇、中巴友谊坚固。与此同时还不忘用手比字房顶的样子,寓意牢靠。“感谢中国的设备捐赠。何教授,还有中国生,他们了不起。”
中文感谢
“被认可便无悔我的职业”
援助,或许从一针注射,一个手术,一台设备而起。但点点滴滴,涓流成海。
来时的初衷,所有队员都没有忘记。去救助,即使并不成功,他们也希望每一个人的呼救,都有生的应答。
没有设备,没有水,没有电,甚至没有场所。从西高地省的哈根到马当省的巴萨穆克,树荫下几根凳子,几张桌子,屏风一围就是一个室。义路上,何卫带领队经历过在泥泞乡道上推车的狼狈,也目睹过者人山人海,必须由村长守门才能防止室挤的渴求。
“免费发放品,各科室生会面对面义。这对当地缺少的民众而言,很难得。”何卫感慨地讲,“你知道吗,那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看过生,甚至有人从100公里外的部落来义现场看。”他叹了一口气,“那里没有公路铁路,她怎么来的,我不忍心再听。”
没有什么比亲眼所见更有说服力。蹩脚的中文说“谢谢”,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中国生好”。
认可不仅如此。援外期间,第九批队配合中国驻巴新领事馆开展工作,协助中国海援助船——和平方舟号出完成“和谐使2018”大型义活动,并集体获得“和平方舟荣誉证书”。参与2018APEC会议健康保障任务,获中国驻巴新使馆高度肯定,三次赴外地开展大型义,巴新卫生部为他们颁发感谢信和荣誉证书。
何卫说,“这次援外是代表的国家,能被认可,便无悔我生的职业。”
瘦了20斤
“失去与得到很坦然”
400多天援外,为何卫带来了历练和触动,带回了无数赞誉和洋徒弟,也失去一些东西。
“体重!”
何卫笑着说:“从巴新回来,我瘦了20斤。失去与得到,应该很坦然。”
“你看上去依然年轻!”记者想缓和一下当时的气氛。
一旁的泌尿外科副护士长樊静听到了,直摇头:“你不知道,何教授回来时,头发比以前白了好多。”
术高明、温和儒雅,何卫是同事和者心中的好生。
“他对者掏心窝地好。”第九批中国队到达后9个月,樊静也曾随重庆卫健委短期专家组前往巴新。“我只呆了6天,但对队生的辛苦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给樊静印象深的,是他们开展工作的艰辛:“开学术讲座的会议室没有空调,只有风扇,还停电了。100多个人挤在不到8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热火朝天地讨论学。”樊静拍下了——何卫的衬衣被汗水全部湿,不是一次,是复复,干了再湿,湿了又干。
大爱无疆
“我的人还在等我”
一边是生的大爱担当,一边何卫也作为父、作为夫、作为子。没有人能端平感这个天平,何卫也不例外。
一年零1个月又24天,相比之前笼统地回答援外时间400多天,何卫在谈起家时,才将这个精确到天数的数字脱口而出。
在巴新,长短不定的微信语音是何卫和家人几乎唯一的联系方式。“当地通讯费不菲,一个月的宽带费用大约7000基纳(折合人民15000元)。加上遇到雷雨天气经常断电断网,通讯不稳定,想电话都很难。”
去往巴新前,何卫的父亲已92岁高龄,女儿也正在读高中。面对国家需要,他还是选择去执行援外任务。这让一个普通的儿子无法再随时照看父亲,也让一个普通的父亲错过了陪伴孩子度过关键的学习时期。甚至次年何卫回国时,女儿已到国外留学。
早前,无论是谈到援外时棘手的学难题,还是提及作为队队长的不易,甚至拍照时,都会检查胸前铭牌有否夹正的生,在提到家和亲人时,出现了采访中唯一一次绪变动。
他眼眶红了。
因者的身份而必须担负的责任感和使感,在此刻显得格外的矛盾与沉重。
跨越山海,不远万里。或许只有无界,大爱无疆的话,才能稍加成全这一批又一批在南太平洋扎根、发芽、开花的者怀。“中国援外的生还有很多,我只是普通的一个。”何卫整理绪很快,间隙的采访后,作为知名的泌尿外科专家,他还有密集的手术。
“不敢说什么者大爱。我只知道,我的人在等我。”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周荞 摄影报道(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