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3月26日,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举行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打造优质生活圈”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新山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唐华伦、组织委员李启宣,沪汉社区副书记唐佳,友间公寓负责人苏加客在活动现场,就街道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青年创业支持、特殊群体帮扶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及未来规划进行详细介绍。发布会由街道宣传委员刘小琨主持。
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显成效 家门口就业成现实
新山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唐华伦介绍,近年来,街道将就业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构建起“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就业服务体系,依托“义渡就业列车”始发站优势,打造“双更”就业基地、社区便民服务站、新市民培训基地等多元化服务阵地。通过入户走访、专题培训、招聘会等形式,累计为居民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3750人次,开展培训32场次,组织招聘会39场次,精准匹配岗位3.98万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987人。
“我们尤其注重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唐华伦表示,辖区内培育的残疾人就业基地、“义渡壹秋堂”等市场经营主体,为残疾人、家庭宝妈等群体提供灵活就业岗位。同时,街道依托华代律师事务所和唐帅律师事务所调解劳动纠纷74人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目前,该街道已形成专业化服务队伍,包括30名劳务经纪人、2名持证创业指导师及10名就业培训师。沪汉社区、新一社区成功获评“重庆市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新山村街道荣获“重庆市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湖畔星空夜市荣获重庆市首批五大就业创业夜市。
青年创业“三大体系”赋能 人才成长生态日趋完善
针对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需求,新山村街道组织委员李启宣重点介绍了三大支撑体系。
新山村街道建立“区领导+街道(部门)+服务专员”梯度服务体系,可以会同部门领导解决急需紧缺的青年人才如子女入学、到三甲医院就医等需求,由服务专员解决青年人才就业培训、公司注册等就业创业需求。同时,配套建设青年咖啡吧、党群服务驿站,并组建功能型党组织,为青年提供“家门口”的关怀。
新山村街道还为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搭建了“载体+导师+孵化”的成长体系。街道联合市妇联、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单位,在平安社区打造全市首个城市社区非遗工坊——“义渡巾帼非遗工坊”,开展技能培训20余场,培育匠心人才30余名,非遗助教6名,带动90余名妇女灵活就业,人均月增收1000元。
不仅如此,“特色街区+青年夜校+人才项目”的综合运行场景同样值得一提。街道围绕华润万象汇及环大渡口公园建设青年发展型街区,定期举办青年夜校、青年集市活动,并实施“动漫产业人才孵化基地”项目,招引动漫领域人才56名,孵化文化艺术青年近200人,年产值达230万元。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社区探索共建新模式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沪汉社区副书记唐佳表示,社区以“家和沪汉,共圆梦想”党建品牌为抓手,依托新山村街道沪汉社区“双更基地”,延伸义渡就业列车服务车厢,打造“留渝来渝青年就业创业街区”。通过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引入社工组织、提供创业场地及政策支持,帮助青年积累实践经验。
此外,社区创新推出“沪汉-武汉-上海”三城项目,按照三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城市精神,分别打造重庆、武汉、上海风貌区,同时整合钢花村片区闲置物业,重塑老旧商业区,为大学生、留学生及两岸青年等人才到基层学习交流、创业就业提供优质平台,指导协助青年引进特色小吃、传统文化、名优产品等进行传承并再创新品,助力重庆打造“青年西部就业创业首选之城”。
友间公寓焕新升级 助力青年“安居乐业”
“改造后的公寓配备家具、家电、独立卫浴等设施,实现拎包入住。”作为青年创业就业的重要配套,友间公寓负责人苏加客介绍,重钢集团投资7000万元对始建于?1987?年的原重钢大学生宿舍进行改造,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的都市更新示范项目。重钢集团引入上海?高端品牌“友间公寓?”入驻大渡口,为青年提供高品质居住环境,助力大渡口区吸引并留住人才。作为西南片区首店,友间公寓大渡口公园店被区委组织部、人社局授牌“人才公寓”“青年驿站”项目。
下一步新山村街道将持续推进就业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重点强化应届毕业生、残疾人、“4050”人员等群体帮扶,并与大渡口区人社局共建“来渝回渝青年就业街区”,提供更精准、细致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