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男婴后一个月被断上罕见脊髓肌萎缩症,吞咽功能渐失,无法进食,父母始终不放弃的希望。如今,男婴已7个月大,武汉儿童院专家为其胃部“开洞”,小家伙的营养摄入从此多了一条通道。经文献核实,该儿是湖北省内名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儿。
儿小毅(化名)一个月大时,妈妈李女士觉察到不对劲,“他似乎很懒不爱动,而且手脚软软的、没力气”。李女士马上将小毅带到北京检查,基因检测等检查结果提示,小毅的SMN1基因杂合缺失,被断为脊髓肌萎缩症。这是一种常染体遗,与“渐冻人”是同一类型的症,新生儿率为1/6000~1/10000。生告诉小毅父母,这类儿因脊髓运动经元退化,导致骨骼肌萎缩、肢体麻痹,常常会因肺部感染、进食障碍所致的营养不良或呼吸衰竭而夭折。
李女士夫妇没有放弃小毅的希望,四处求。然而,近两个月,小毅逐渐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减少,7个月大的他体重仅11斤。听到有一种“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可以解决孩子不能进食的问题,他们在4月初带着孩子来到武汉儿童院,找到了消化内科主任师梅红。
手术并不复杂,但是小毅的基础疾加大了手术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消化内科进行详细的术前讨论后制订了手术方案:通过内镜下操作,给小毅在胃前壁与前腹壁之间建立一个通往体外的通道。梅红介绍,有了这条进食的“绿通道”,小毅可以随时进食奶和一些半流质食物。
术中,麻科师吴江熟练地进行麻诱导,消化内科生赵玉霞进行皮肤定位,内镜确认穿刺点,套管针穿刺入胃并导入导线,一步步衔接紧凑,仅10分钟就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小毅带着呼吸机转入重症监护室。自术后第一天起,消化内科一区的生每天都会去重症监护室看望小毅,与监护室内的生交流,观察造瘘口皮肤况,记录每天管饲的奶量。术后第10天,在面罩给氧模式支持下,小毅终于从重症学科转回消化内科一区。术后第13天,小毅脱离了所有的辅助呼吸给氧,出院回家。(约记者王琛 通讯员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