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人民网重庆11月26日电 11月26日,随着上交所一声清脆的锣响,浙商银行正式开启了A股上市之旅。时隔9年之后,A股再次迎来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身影。至此,继2016年登陆香港联交所后,浙商银行完成了“A+H”股双资本平台的构建,也标志着第5家A+ H上市股份行顺利诞生。
活动现场。
据悉,浙商银行本次发行新股数量25.5亿股,发行价格为4.94元/股,共募集资金125.97亿元,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为未来的长效发展构筑坚实的资本基础。
金融科技引领跨越式发展
成立于2004年的浙商银行,是唯一一家总部位于浙江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浙江省发达的经济基础、高度市场化的背景也为浙商银行提供了肥沃土壤和发展空间。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浙商银行总资产规模为1.74万亿元。按总资产计,在“2019年全球银行1000”榜单中跃居第98位。
如今的浙商银行更为注重内涵式发展。据该行新发布的三季报数据显示,2019年1-9月,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44.03亿元,同比增长25.04%;实现净利润114.08亿元,取得15.29%的同比增幅。其中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在9家上市股份行中位列第一,净利润增速位列第二。
浙商银行主动适应、稳中求进,延续了营收和利润的两位数的增幅,实现了较好的盈利能力提升,同时,受益于业务模式的创新、存量资源的盘活、定价管理的化以及业务策略优化等措施,该行经营效率稳步提升,息差水平持续改善,为盈利增长带来劲动力,也映射出其成为成长新蓝筹的潜在实力。
近年来,浙商银行积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资产负结构,息差不断改善。拆解来看,截至2019年6月末,该行在资产端方面客户及垫款余额占比达52%,较上年末提升1.1个百分点;负端方面,负总额中客户存款占比提升1.37个百分点,夯实了存款基础,负稳定有效提升;受益于资产端收益提升、存贷比改善等因素,2019年上半年净息差达2.34%,为近年来高水平。
此外,流动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基石。浙商银行坚持统一、全面、集中和大数据风险管理的思维,构建了基于大数据风险管理和预平台。据招股说明书数据,截至2019年6月30日,该行的不良率为1.37%;流动比例达61.9%,比上年末显著上升9.1高百分点,流动指标居行业领先水平。
区块链应用业内领先
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进步使得金融科技成为了金融业新的驱动力,不仅使得金融行业整体更加高效,同时带动了信息化转型。
以钱塘江为纽带,根植于杭州这块互联网科技发展的热土之上,浙商银行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率先布局,已将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到公司、零售和金融市场等各类金融服务中,被分析人士称为“区块链概念”银行股第一股。
据了解,浙商银行早在2015年就着手研究区块链的应用,并于2017年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款链平台,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成为业内家将区块链应用于核心业务的银行。近日,该行“一种区块链密管理系统及方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是为数不多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具有专利的商业银行。
此外,公开信息显示,自2019年初《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以来,浙商银行的应收款链平台、仓单通平台、个人理财转让平台、同有益平台等5个区块链服务平台获得了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现在,小微企业也可以享受到金融科技带来的全新变革。成立以来,浙商银行一直坚持服务小微企业、深耕普惠金融的战略定力。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已经超过1600亿元,占各项比重超过17%,普惠型小微不良率仅1.11%。该行董事长沈仁康表示,金融科技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不仅延伸了银行服务网点触角,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也使得银行可以通过对小微企业经营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客户,有助于缓解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融资可获得。
据浙商银行行长徐仁艳介绍,近年来,浙商银行立足于平台化服务战略,创新开发池化融资、易企银、应收款链“三大平台”,以平台化方式重新定义业务和服务,并应用于客户服务和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构建“科技+金融+行业+客户”的跨界平台,为企业提供开放、高效、灵活、共享、致的综合金融服务。(彭国威、游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