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近日,有关机构发布的《中国数字金融竞争力蓝皮书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信贷平台和消费金融公司的客群以80后、90后的年轻客群为主。
蓝皮书显示,信贷平台和消费金融公司的客群以80后、90后年轻客群为主,这部分客群体现出四大点,一是以男居多,二是以个体户与没有固定工作的客群为主,三是以大专以下为主,四是使用消费信贷借贷时间不长,大多数都是近三年才开始使用的。
对于获取消费金融与借贷信息的渠道,蓝皮书指出,相对其他品类,消费信贷客户更信任统渠道,比如说金融机构人员推荐、户外广告、亲朋好友间的推荐。而较为流行的网站、短等媒介,在消费金融的客户当中,尚未成为主力渠道。
对于消费信贷资金的用途,蓝皮书调研显示,借贷用途已经覆盖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与2018年的数据比较,今年在借贷各用途的渗透上,均有一定的下降。电子产品与家用电器,仍是借贷主要的用途。使用借贷用于健康有所提升。
此外,在蓝皮书中还介绍了用户选择消费金融平台关注三个要素:一是金融平台的安全实力。很多用户认为征信对他们非常重要,他们虽然是借钱,也关注后期能不能很好地把钱还给金融公司,保持良好的征信,所以用户为关心平台机构的实力与信用;二是在信贷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优惠活动,有没有一些折扣,让客户可以看到这些利益;三是服务与流程简便。总的来说,品牌实力与安全是基础,优惠是动消费者的卖点,真正能够留住消费者的是服务,包括配套客服以及优质的服务流程。
从互联网保险的调研结果来看,使用互联网进行保险购买与咨询的人群以70后、80后居多。结生子这些人生阶段的变化是购买保险重要的契机与节点,针对上有老下有小的70后、80后多元化家庭,对保险的需求较其他群体高。同时,70后、80后对互联网接受度较高,高,对于保险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互联网保险早的尝试者与使用者。
蓝皮书指出,用户在购买互联网保险时,关注更多的是有没有活动、有没有赠品,保险公司品牌是不是,赔付能力是不是有保障。其次理赔是不是智能化,在购买的险种上,消费者会针对不同的险种考虑,都有一定的购买意愿。
“大多数体验了互联网保险的用户表示会继续使用,少部分没有续保意愿。”蓝皮书解释到,不续保的要原因是购买之后没有出险,用户对于线上保险价值体验不足,其次是保障范围不合理、理赔体验不好。
蓝皮书认为,将渠道转化至线上,并不意味着服务的减少和体验不重要,缺少了代理人环节后,关注用户体验,增加和用户的互动,提升价值对于互联网保险公司更为重要。一个理想的保险科技公司需要满足三个因素,第一,智能化的理赔,这是大家关注的。第二,购买保险时安全,支付安全。第三,实力雄厚,赔付能力。这些是用户的期望,也是保险科技发展中应给予重视的。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