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编者按:大记者队伍,是高校宣思想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重庆理工大学主动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融媒体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创新索、扎实推进记者队伍建设,认真开展“四力”教育实践,深入实施“宣思想工作队伍培育专项计划”和“十百千记者培养工程”,造了一支信念与担当并重、怀与能力兼备的宣工作生力。
近日,重庆理工大学开展了第四届“校园记者风云人物”评选工作。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部门)初审、委宣部复审、专家评委评审,共评选出重庆理工大学第四届“校园记者风云人物”10名。人民网重庆教育频道将对重庆理工大学第四届“校园记者风云人物”进行系列报道。
人民网重庆11月12日电 作为重庆理工大学第四届“校园记者风云人物”,该校管理学院2017级鄢存敏谈到自己对“记者”这一职业的理解:“记者就是执笔若剑,敢于划裂世界的穹顶,拾起掉落的碎片、聆听这个时代的声音,播平凡人的心声,笔落收稿,有着战士收入鞘的骄傲。”
鄢存敏。重庆理工大学 供图
心有远方 所以逆风生长
生长在大山里的鄢存敏坦言,自己小时候并没有什么梦想,只会经常站在楼顶上,傻乎乎的去数横跨在眼前的那些山,一直数到远方雾气缭绕感觉天地合一的地方,然后想着山的那边还有多少座,想去那边看看。慢慢长大,她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想见的人,于是她的记者梦开始了。
2018年5月25日,鄢存敏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校新闻中心,从此开启了她梦想中的记者之旅。刚入行的她懵懂无知的如同一张白纸,面对着所有的新知识既带着新奇也含着畏惧。她笑道:“白纸有着白纸的好处,因为没有任何杂质,所以我相信只要努力也能交上一幅完美的画卷。”
加入校新闻中心以后,她始终秉持着“播重理工声音,讲好重理工故事”的信念,积参与学校的对外宣工作,共参与过《理工师说》、“对话校园精英”“2019年新生开学季”“美记者寻访活动”等大型活动的宣。在她眼里,每一次的工作都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踏板,只有不断实战才能让自己在逐梦道路上越走越远,“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不希望有着机遇到了却没有能力胜任的遗憾”。
不畏困难 只怕甘于平凡
半年时间从采编成员到策划部部长,这一路既是鄢存敏的机遇,也有着她的努力。一路走来她感受过理工凌晨三点的冷清,也领略过理工冬天清晨六点的刺骨寒风,和所有的新闻人一样,熬改稿是常态,每天穿着蓝趁着课余时间奔波在新闻第一线,虽然辛苦但是她从不抱怨。
一年的时间里,她共撰写稿件40余篇,发表文字总量10万余字,在担任策划部部长期间,重庆理工大学在两站(中国大在线网通站、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累计发表文章1500余篇,作为校园通讯站共建栏目主编,她共审核稿件2000余篇,参与讨论审核《E周青年说》、《热闻百字推》约20余期,学校也连续第四年获得了中国青年网颁发的“优秀通讯站”这一荣誉称号。
在这些成绩,鄢存敏很是淡然:“过去的都已经过去,那只是去证明了我没有辜负曾经的自己,对于我自己而言,现在和未来才更重要,我希望的是等有一天到了生尽头时刻,回忆走来的一生不会如一汪水般平淡无波。为了活的与众不同,所以就应该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坚守初心 我们来日方长
一个非专业的新闻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记者,鄢存敏明白仅仅只有记者的身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她努力的寻找着每一丝的机会去触及到新闻的每一个触角,只为坚守初心,圆了自己年少的梦。
2019年初,她通过努力去到了重庆电视台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实习的前一个月与紧张的期末相重叠,她每天奔波在电视台和学校之间,经常在没课的时候就早上6点起床,拿着复习资料就开始站在公交车上背,到了目的地就拎着大叠拍摄材料跟着导演四处拍摄学习,晚上回寝室就开始电话采访后一次的拍摄人员并撰写拍摄脚本……
鄢存敏坦言,喜欢只能带来短暂的激,只有为喜欢的事一直努力才能被称之为逐梦,逐梦的旅程中我们会被质疑、被嘲笑、被否定,但一定要拥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气。 鄢存敏的室友丁雨欣表示:“正是鄢存敏这种对理想的执着于热鼓舞了我,让我开始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向。”
“未来还长,我不会让自己失望。”鄢存敏说,校园记者的经历给了她足够的勇气去追逐梦想,她始终相信有一天,自己能从大山中走出来然后回到大山中去,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贫穷的地方需要被大众看见,也有太多边缘人物的事迹需要被播报出来,而她很愿意变成这样一个长长的望远镜,跨过那数不清的山,将他们的艰难展露人前。(胡虹、刘铖铖、冯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