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天津8月15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胡春艳)大肠盯上了年轻人,不良生活方式或成为致的罪魁祸。“2019年天津市结直肠肿防宣周”前夕,天津市肿院结直肠肿科主任孔大陆介绍,结直肠近30年来发率呈增长趋势,近年来发年轻化趋势明显,临床上30岁以下的青年白领罹大肠的比例逐渐升高。
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的背后,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外卖文化盛行,人们的食谱中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即高脂肪、高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素。
孔大陆分析,快餐红肉等高脂饮食不断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较少,缺乏有助于消化和分解脂肪的膳食纤维,别是需要久坐、缺乏运动的年轻白领,更容易发生肠道蠕动减缓,刺激肠壁引起排便紊,使素在肠道内延长滞留时间,对肠道造成更重的负担,也增加了致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增加罹大肠的风险。
“大肠是可防可的,可防的关键在于饮食和运动,可的关键则在于早期发现。”孔大陆介绍,目前在我国,大肠的效果不够理想,主要是由于发现晚,“约20%-30%的者初次就时就已经出现转移灶。还有部分高龄者同时伴有糖尿、心脑管疾等,给单纯的手术造成了较高的风险和困难。”如果能做到早期发现,大肠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他提醒,如果出现排便规律改变,比如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便腹泻交替,原因不明的贫、便、消瘦及腹部肿块等况时,应及时到正规院明确断。
孔大陆表示,门上常遇到者将大肠症状与痔疮便相混淆。虽然大肠和痔疮都是消化道疾,但两者引起的症状仍有区别:痔疮造成的便是扩张的管受粪便的摩擦导致的,成液滴状附着在粪便上,颜鲜红,排便时会有疼痛感;大肠后出现的便是由于组织质地脆软而出,出成细条附着在粪便上,颜偏暗,便后会有排不净的感觉。
别建议50岁以上、有结直肠息肉史或结直肠史、有慢肠炎、长期饮酒或高脂饮食、长期坐位工作且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检查和肛门指检。如果发现有肠息肉则必须高度重视,因为80%的大肠都是由息肉演变而来。从息肉到变大约需要3到5年时间,如能在变之前进行,可以有效预防症发生。
“得益于现代手段的发展,多种手段的合理精准使用,近年来,规范化的多学科团队联合会模式,已经使结直肠者的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孔大陆主任介绍,目前I期肠5年生存率可达到90%,II期可达到80%,III期还有60%左右的愈几率,即使到了IV期,仍有百分之十几的者可以愈。
以结直肠肝转移者为例,结直肠者中,约有50%以上会发生肝转移。与单纯内科相比,采取多学科模式进行,者5年生存率可以由5%提升至20%-30%。对于部分中晚期者,多学科模式也可以降低肿复发率,提高者生活质量。(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