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聂北茵)8月26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共中央政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坤明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他调要坚持正确方向,化使担当,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潜心学、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史学繁荣发展新局面。
坤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贯通学史、史、用史的方方面面,涵盖史国史、中华民族史、世界史各个领域,体现着当代中国人对历史和历史科学的深刻把握,彰显着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意识、宽广的历史视野和大历史观、烈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担当,是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指针和基本遵循。
坤明调,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史学发展成果斐然、人才辈出。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精心实施重大史学工程,培养一批史观正、素质高、有影响的史学人才。要把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结合起来,扎实做好正本清源、追根溯源的工作,旗帜鲜明对历史虚无主义,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中宣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副部长梁言顺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院长、组书记谢伏瞻致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委书记高翔主持会议。
会上,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原中央史研究室副主任沙健孙,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华中师范大学原委书记马敏,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所所长夏春涛,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吕厚量等专家学者代表作了发言。
原中央史研究室副主任沙健孙在发言中指出,习近平同志在给世界史学大会和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阐明了历史研究在整个科学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推动整个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在发言中认为,中国道路的主义选择和中国主义的成功开创与发展创新,本来就根植于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华历史文化沃土之中,具有深厚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历史与中国主义道路的重要论述,从大历史观出发,深刻揭示了中华文化历史基因、中华民族复兴发展趋势与选择并开创中国主义道路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我们对于中国主义同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关系的认识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华中师范大学原委书记马敏在发言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一向调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思维的培养,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历史教育。他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让青少年更多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感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发愤图的光辉历程,更多认识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央网信办、中共中央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中央史和文献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事委员会政工作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哲学科学工作办公室等单位负责同志、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联席会议批32家成员单位领导、中国科学院历史学部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