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韩飏)惟妙惟肖的“五面塑”、层次分明的“开封汴绣”、欢脱动的“各式琴弦”等,展示大厅内,各类非遗承人兴致勃勃地为参观者讲解河南非遗产品,现场展示区精纷呈。
8月2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专场新闻发布会。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生,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河南省人民省长陈润儿围绕“开放的河南更出”介绍河南经济发展有关况,并答记者问。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东部,是人口大省、产粮大省,又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战略枢纽,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生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河南人民砥砺奋进,埋头苦干,中原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2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8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50元增加到5万元,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即将全面小康的历史转变。”
王国生表示,大局稳不稳,关键要看农业稳不稳、农村稳不稳。河南有将近5000万人生活在农村,解决不好“三农”问题,出就无从谈起。
“2018年,河南省粮食产量达到1330亿斤。也就是说,河南省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超过400亿斤。”据悉,目前河南农产品出口遍及137个国家和地区,正从“国人粮仓”迈向“国人厨房”、丰富着“世人餐桌”。
王国生还表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河南省已成为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
伴随着河南省农业声势浩大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随即变得尤为突出。“作为专业从事化学和环境污染问题控制新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让祖国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洁净,是我们对新中国70华诞的好献礼。”河南省学科技术带头人、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员赵亮表示。
“我省是农业大省,大量农用化肥的生产和使用,导致部分地区和时段向大气中释放的氨气不仅量大,而且集中,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质量。”赵亮说,针对氨污染环境问题,河南省科学院聚焦科研主攻方向,通过与国外先进科研机构开展国际合作,联合攻关,先后研制开发出系列化有机功能纤维吸附材料。
“目前,以该吸附材料为基础,我们已相继研制出处理能力达500立方米/小时至1万立方米/小时的工业化氨气吸附净化处理装置,并实现了回收氨气的再利用。”赵亮兴奋地表示,河南省科学院将以完整的技术装备投入环境污染防攻坚战主战场,为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如今的河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朋友圈’遍布五洲四海。”王国生表示,河南省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未来,河南省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扎扎实实朝着中原更加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