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樊攀)11月26日是例清华脑起搏器临床植入10周年的日子。记者从日前举办的清华大学例清华脑起搏器临床植入十周年座谈会获悉,10年来,这项技术已累计植入者近万人,受帕金森疾困扰的大脑正被这项技术“唤醒”。
帕金森是一种老年慢。初者的手和足表现出节律震颤,行动迟缓,系鞋带、纽扣,穿脱鞋袜困难,后5年至15年,渐渐丧失活动能力。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率为1.7%,且每增加一岁,风险增加2%,我国帕金森者总人数预计已超过300万。
“脑起搏器的市场曾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价格高达二三十万元,让者用得起就只有国产化的道路。”清华大学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李路明介绍,脑深部刺激器,俗称脑起搏器,是一种针对帕金森的刺激法。脑起搏器的电植入者脑内、脉冲发生器植于胸前皮下,产生的高频电刺激脉冲能抑制大脑过度兴奋状态,减轻帕金森的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2003年,清华大学脑起搏器工程化攻关工作正式启动;2009年,北京天坛院进行了第一例临床试验手术。接受例手术的赵先生手术前已有8年帕金森史,出现了手脚抖动、面部表僵硬等症状。
开颅、定位、电植入……在北京天坛院,功能经外科主任张建国将我国自主研制的脑起搏器第一次植入了者体内。经过术后半年多的恢复,赵先生行动完全自如,甚至能跑步、踢球。赵先生的儿子说,因为植入了脑起搏器,他父亲在帕金森约20年后仍保持着较好的生活状态。
数据显示,清华脑起搏器迄今累计植入者已超过9000人,覆盖全国近240家院,国内植入占比超过60%。
从植入一例到植入近万例,十年来,一项项关于脑起搏器的技术难题正在被攻克:实现帕金森运动与步态障碍的同步,采用先进技术防止者在脑起搏器充电时被灼伤……李路明说,团队在脑深部信号记录与同步输、磁共振相容、变频刺激、远程程控等方面的新进展推动我国在脑起搏器等领域跃居国际领先水平,通过不断索实现了“法更先进,充电更安全,电更可靠,程控更方便”等四个技术领先优势。2019年1月,清华脑起搏器项目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
“人类对大脑的认识依然存在局限,为什么能通过脑起搏器对大脑中枢经的干预来疾,我们的认识也在深入中。”李路明说,脑起搏器是一个需要时间检验的成果,希望未来能把脑起搏器做得更小、更安全、更智能、更可靠,让更多者生活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