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近日,俄联邦国防部副部长阿列克谢·克里沃鲁奇科访问“加加林”飞机制造厂,视察正在组装的苏-57战斗机第一架量产机。该机设计局编号T-50S-1,序列号51001,机身座舱后侧已经刷上空天统的蓝战术编号,预示着苏-57战斗机项目进入量产阶段。俄国防部称,批订购的2架将于2020年前交付,标志着俄罗斯成为第三个进入五代战机自主量产的国家,这种从2002年开始研制的机型终于在18年后“修成正果”。
艰难诞生
苏-57战斗机源于俄罗斯在本世纪初提出的PAK-FA战斗机计划。当时该计划提出研制一种身空中优势战斗机,以与美国F-22战斗机衡,俄方将此型飞机定义为第五代战斗机。
其实,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预研工作早在苏联时期已经开始。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苏冷战正酣,美国率先开始先进战术战斗机“ATF”研究工作,该项目生出后来的F-22“猛禽”身战斗机。事实上,当时美国F-117“鹰”身攻击机已经诞生,但在美方高度保密下,苏联并不了解该战机的存在,也没有意识到身技术对未来空战的重要意义,仍然按照自身规划推出第五代战斗机计划,并将高机动摆在第一位,很少考虑身问题。
然而,从1989年美入侵巴拿马F-117身攻击机的次亮相,到海湾战争充分证明身战机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苏联空才意识到在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方向上出现偏差,但此时已经无力解决这些问题。
2002年,在对苏联五代机方案进行修正的基础上,俄罗斯提出PAK-FA战斗机计划,苏霍伊设计局的T-50方案被选中,这是一种比肩F-22战斗机的单座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该机于2010年1月29日飞后转入漫长的试飞评估阶段,2017年8月11日被正式名为苏-57战斗机。此后该机日渐完善,终走向量产。随着第一架苏-57量产机组装工作开始,此型身战斗机终于拿到“准生证”。
实力不俗
苏-57战斗机进入量产后,北约为其取名“重刑”。此前苏-57战斗机在验证阶段时,北约曾称其“剃须”,如今又将量产型改称“重刑”。无论是“剃须”还是“重刑”,都透出“不好惹”的意思。实际上,苏-57战斗机的作战能力确实令北约不敢小觑。
作为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苏-57战斗机拥有身、超机动、超音速巡航能力。该机机体由先进复合材料制造,采用翼身融合设计,机身涂有身涂料,使其雷达射面积达到0.1至1平方米,红外信号射率也大大降低。机上配备推力矢量发动机,具备更动力和瞬时机动力,能够执行大攻角机动。导位于机腹下两个主舱和机翼根部两个小舱中,维护整体身且降低机身飞行阻力。执行非身作战任务时,该机还能挂载各种导,增加单机火力度。雷达方面,除机头安装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外,主翼前缘还集成敌我识别和电子战天线,尾部发动机喷口中间也安装有一具护尾雷达,使该机拥有全域预测能力。
与F-22战斗机始终定位为空中优势战机不同,PAK-FA计划早期研制思路是朝这一方向发展,但后来调整为发展一种空中重型多用途身作战平台,具备对空对地对海多重作战能力。因此,该机的装备除一系列中程、近程空空导外,还有一款Kh-59MK2身巡航导,该折叠后置入机腹舱中,从防区外发射,执行对地击任务。相比之下,F-22战斗机不具备这一作战能力。
冲击贸市场
当前,贸出口成为俄罗斯解决就业、增加外汇的重要手段。苏-57战斗机量产后,作为俄空天战机,俄罗斯希望该机成为与美国在地缘政争夺中的重要筹码,同时在国际贸市场上大卖。因此,苏-57战斗机的未来发展将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一方面,立足国内需求不断提升能,别是在融入俄整体作战体系后进行优化完善。例如,进一步提升空中优势作战能力,配备先进中距空空导、红外制导短距格斗导等,化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并将诸多舰、辐射导集成到该机上,挂载“匕”高超音速导实现远程突防精确击。
另一方面,着眼国际贸市场和政外交需求,将该机造成畅销产品。目前,换装五代机已经成为潮流,西方国家大多采购美国F-35身战斗机,其他国家也表现出类似渴望。近年来苏-57战斗机频繁亮相各类航空航天展,并以实体机参展展示飞行能力,目的就是吸引国际市场潜在客户。如今,该机量产意味着这种飞机已经走向成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国际买家的顾虑,将其纳入考虑范围。不难想象,未来国际机市场将因苏-57战斗机的到来而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