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开栏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战事并未结束。国民尚有百万队在西南、华南等地负隅顽,困兽犹斗,决计与人民解放作后的较量。
为了全面、彻底、干净地消灭动派队,解放全中国,中央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进大西南,解放重庆的序幕也就此拉开。
从1949年11月7日解放秀山县城,到11月30日举行入城仪式(注:现解放碑区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人民解放挥戈西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直至12月14日巫溪解放,标志着重庆全境回到人民手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重庆解放70周年。8月19日至8月31日,由我市史史专家、企事业单位优秀员和团员、高校大代表及全媒体记者组成的重走采访团,将沿着当年刘邓大解放重庆之路的足迹,先后走进秀山、酉、黔江、彭水、石柱、武隆、南川、綦江、江津、涪陵、巴南、南岸、渝中等地。在重温当年光辉革历史的同时,感受新中国成立和重庆解放以来,当地经济发生的喜人变化。
当前,全上下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回顾那段历史,重走这段路,不仅是再现当年刘邓大解放重庆的光辉历程,更是缅怀革先烈,承红基因,感悟初心,展现这座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开拓奋进、勇往直前的精风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1日6时讯(记者 伊永)洪安古镇,位于重庆市秀山县,是渝、贵、湘三省市交界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它不仅是沈从文笔下《边城》的原型地,也是当年刘邓大进大西南,解放重庆的第一站。缓缓流淌的清水江,年逾古稀的老人,见证了当年的战火硝烟、民鱼水,也记录着边城古镇如今的发展变化。挺进之路,由此开始。
解放重庆第一站 百姓出船送门板帮子弟渡江
“蜀道有近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清代名人章恺曾赋诗描绘这里“一脚踏三省”的地利之优。一条清水江悠悠划过,江对岸是湖南花垣茶峒,江这边是重庆秀山洪安。
1949年11月1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国人民解放第二野战进大西南,由湖南常德沿川湘公路向重庆挺进。
11月6日下午2时许,刘邓大三团十二三十六师一O六团前卫部队到达湖南花垣吉峒坪的消息一开,国民秀山县长李琛,人把停靠在这一段水路的上百只船,全部,并烧掉了连接花垣和洪安的唯一一座桥——洪茶大桥,这座桥始建于1935年,是一座木桥。动派队妄图以此来截断水陆交通,阻止刘邓大进入重庆之路。
解放先头部队到达后,随即发起攻击。在我大的攻势之下,洪安守敌一触即溃,不到半小时战斗就结束。中国人民解放胜利进入解放重庆的第一镇——洪安。
11月7日,秀山县城解放。随着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开进,征调的3只渡船已不够使用,必需架桥。11月8日,在工部队的指导下,洪安当地百姓一呼百应,撑木排,送木板,在洪茶渡口上搭起了一座可供四路行的大浮桥。洪茶渡口位于洪安码头和湖南省花垣县茶洞码头之间,与贵州松桃临界,在渝湘黔三省(市)交界处,渡口宽130米。
但是,搭好的浮桥只能过步和马队,过不了汽车和重,车队在对岸茶洞一方的公路上摆起几里路长。在当地百姓的协助下,又找来8只称为“娘娘船”(可拖带小船的大船)的民船,以4只并成一只,装成两只简易渡车船,往返渡车,这才使得几十万大,数千辆车、车用了七天七渡过清水江。
11月30日,二野司令部驻扎进位于当时洪安古镇的复兴银行,政部驻扎在洪安小学内。当天晚上,司令部用柴油机发电,满街灯火通明,刘邓长走上街去,亲切地看望了当地的父老乡亲,洪安居民象过节一样高兴,欢迎刘邓长,庆祝洪安解放。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群众吃亏 6岁的他见证了让人感动的一幕幕
在欢庆的人群中,有一个孩童,也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当时的他只有6岁,如今,已是一位76岁的老人了。这位白发苍苍但精矍铄的老人回忆起当年解放进驻洪安的那段岁月,就像发生在昨天,记忆犹新。
他叫吴堂海,从小生长在洪安古镇,当时家里在镇上经营盐、面花等小生意。他清晰地记得,解放进驻洪安时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路唱着歌:“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这支部队和他之前见过的队有些不一样,他们敲开老百姓家门,很有礼貌,站在屋外,未经允许绝不进屋。
吴堂海看到两个长模样的人,站在街上向大家宣布:洪安解放了,群众再也不会过受迫和剥削的日子了!后来,他听大人们说,这两个人就是刘伯承和邓小平。
吴堂海还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讲述了当年他亲眼看到的两件事。洪安解放时,解放进驻,纪严明,不仅不扰民,还帮老乡扫院子,担水挑柴。有一次,一位战士借用老乡家的水瓢煮饭,后来水瓢不知道放哪里,暂时找不见了。排长得知后,对战士说:“不管弄没弄丢,都要赔偿。”
解放洪安时,因当时木船不够用,很多群众自发将家里的木板和门板,扛到岸边,为解放扎木筏,搭建浮桥过渡。吴堂海说,当时一匹马驮着一门过木筏时,因过重,将木筏踩开了,马匹连一起掉进了清水江中。
三名当地村民见状,进江中将和马拉了上来。为了表示感谢,解放将这匹马励给了三名村民。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群众吃亏。”吴堂海说,这一幕幕当时让年幼的他记忆深刻,也正是解放的这些行为,让他在今后的岁月中慢慢明白了的队为什么会取得后的胜利。
当今的秀山不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还记得住乡愁
70年过去了,清水江依旧静静流淌,冲洗掉了硝烟征尘,而记忆却连同古镇石板街沉淀的岁月,载入永久史册的同时,记录着新的征程。
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拉拉渡,一脉清流伴随……漫步在如今的边城洪安,感受着这里的平和安详、鸟语花香,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循环不息。
而这样的美景,惬意的环境,只是当今秀山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
秀山,作为刘邓大解放重庆的第一站,几十年发展风雨历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秀山以“一城三园”为重点,着力建设武陵山区宜居之城、文创之城、旅游之城,构建新型文化、旅游、城市关系,文旅融合持续提速。
秀山县把“绿+”融入城市发展,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求,拓展自然、人文景观和城市风貌,坚持点、线、面结合,加快形成功能完善、支撑有力、鲜明的城市格局。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秀山县城看到,这里的城市改造和建设中别赋予了城市文化内涵,造出一批具有代表的文化雕塑、灯饰、建筑和民俗民族展示主题公园,涌现出了滨江美食街、花灯美食街、微电影城等一批具地方的标志建筑。
“我们就是要让大家在秀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据秀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秀山已累计创建4A级景区3个,成功举办中国·重庆秀山届“金山银山”文化旅游节,洪安边城九龙坡安置区等配套项目有序实施,三省风街已完成设计方案,西街景区配套服务不断完善。下一步,秀山将围绕“秀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是金山、电商是银山”要求,索出适合秀山实际的“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径,努力把秀山建设成为重庆东南重要门户,争取到2020年,把秀山创建成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全国县级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