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樟湖是闽江上游一个千年古镇。初对樟湖的记忆,是这里百姓对“蛇”图腾的崇拜。
每年的七月初七,樟湖举行“蛇节”,村民将巨大的蟒蛇和蛇连公从蛇王庙请出来巡游,祈求五谷丰登、阖家平安,场面十分壮观。
“这里的民风彪悍可是远近都出了名的。”采访前,这是我们所得到的多信息。
“”,难道是因为遗风?来到樟湖进行蹲点调研才发现,“”之源并不复杂。初,村民对库区移民搬迁政策有“怨气”,认为补偿偏低。后由于种种原因,村民从初的“不如意”发展到了“对”。
于是,当地就发生了那些匪夷所思的用电怪象:冬日猪圈装浴霸,夏日广场吹冷风。一个村民说,“樟湖卖电器的都知道,备货都是要功率大的,否则卖不出去。”
18年之“”,樟湖从一个自然资源富集的镇,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落后镇”。我们来到这里看到,村庄里基本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衰败的气息让令人心痛。好几位村民都忧心地说,一个月三四百元的电费,对于几乎没有稳定收入的他们来说,是一个大数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着周边村镇在一天天变好,樟湖人盼望的,就是当地经济能发展,个人也能有更多就业机会。
既知因,为何前两次电改不成功?
“根本的原因还是当地老百姓不支持。”一位村主任的话令我们记忆深刻,“只有老百姓的思想通了,那工作就好做了。”
如何开当地村民的“心门”?这一次南平可是煞费苦心。当地官员纷纷说,是“四下基层”这一好作风为解决老大难问题找到了出路。
问计于民,调研先行。一个多月的电力专项整,从前期调研到电改结束,却用了半年。当地干部入户走访5185户、召开多次村民座谈会,收集到群众关于“电改”的意见建议6大类165条。
电改顺利完成后,基层干部纷纷认为,只有深入听民声,才能找准症结,也才能找到解决的佳方案。
稳步推进,细致有力。采访中,当地干部开展工作之细让我们感动。
“老百姓心里有怨气,这是历史造成的。只有我们把工作做细,态度诚恳,老百姓才会接受我们。”一些年轻的女干部说,每次走访回来都是身心疲惫,而支撑自己坚持下去大的理由就是,“以真心换真心。”
可喜的是,南平已经意识到“解决樟湖根本的问题还是发展”。如今,南平通过承并拓展农村工作机制,以机关建带动当地发展,推动樟湖实现由“”到“”再到“兴”的转变。
樟湖的明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