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龙平村干部在查看柚子成熟况。席记者 彭瑜 摄
“不管有好多,我们都负责卖出去,绝不让柚子烂在地里!”11月10日,渝北区兴隆镇龙平村总支书记杨颖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海领临空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吕波在电话中承诺包销村里柚子。
就在半年前,杨颖频还为此伤透了脑筋,村民们也是一肚子怨气。早在2010年,龙平村就种植了上千亩福建琯溪蜜柚,但因村民大多外出务工,一直疏于管理。2011年,一外来业主流转了龙平一组的400亩柚子树,但2016年该业主因资金链断裂,欠下60多万元流转金和工钱走了。今年4月,该业主留下欠条,退出了流转协议。
“是还是留?”在“不忘初心、牢记使”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村民把如何处理这400亩柚子树的问题摆了出来。兴隆镇委书记邓小勇说:“我们调研认为,柚子树已挂果投产,对稳定脱贫有产业支撑作用,应该管起来。”
随即,龙平村组织十组87户村民以土地和柚子树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镇里提供10吨肥料和4万多元管护资金,并落实专业人员做技术指导,明确后利润的80%用于群众分红、20%留作集体资金。
“管与不管就是不一样!”村民罗书云说,过去果园杂草长得比柚子树还高,果子个头小、味道苦涩。现在合作社组织大家除草、疏果、管理水肥,果园变了样儿,果子也比往年的大。
今年,龙平400亩果园产柚子约5万斤,如果不及时销售出去,既影响群众收入,也影响他们未来对产业发展的信心。于是,该镇领导干部当起了推销员,带领村干部拜访两路城区机关事业单位的食堂,四处推介龙平村的柚子,卖出了1万多斤。邓小勇称,农产品销售不能仅仅依靠“朋友圈”,还要拓展市场:10月中旬,渝北区商务局组织当地餐饮协会的人员到龙平村洽谈柚子购买事宜;10月下旬,吕波又带领水果销售商实地考察龙平村的柚子,并终敲定包销。
“柚子找到‘婆家’,这下放心了。”63岁的倪尔芬5亩土地都种上了柚子树,她说,“镇村干部带领大家把柚子树管了起来,现在又找到了销路,这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为方便采摘柚子,该镇还动用专项资金为龙平村柚子园安装了1000米运输轨道,明年还要再安装1000米运输轨道,同时投入100万元完善肥水一体化灌溉设施,提高果园的管理水平。 本报席记者 彭瑜 实习生 胡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