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近日,由涪陵区民政局与武陵山乡党委、政府牵头打造的全区首家乡村食堂“幸涪里”在武陵山乡开业,标志着武陵山乡的乡村生活开启了新时代多元养老服务新模式。
“幸涪里”是涪陵区建设的首个乡村食堂,面积约230平方米,可解决500名左右居民和部分游客就近吃饭的问题。“幸涪里”的开业既有效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又对打造生态宜居乡村、提高民众幸福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养老事业和促进养老产业有序发展。
乡村食堂开业当天,50余名老干部代表、退役军人代表走进食堂就餐,服务员端上饺子皮和馅,大家一起包饺子。志愿者还为武陵山乡茶园坝社区13名特困老人及低保户送上了爱心午餐。
武陵山乡茶园坝社区老人张军说:“乡村食堂开业了,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难,让我们餐餐有热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共产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爱,我们的老年生活越过越好。”
涪陵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涪陵区已建成社区食堂5家,到今年底将建成32家社区和乡村“幸福里”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实现惠民有感。
武陵山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乡是避暑胜地、康养之地。“幸福里”乡村食堂的开业是该乡为老年人提供精细化服务的一个尝试,老年人在这里可以享受到贴心的用餐体验,同时,也将不断增强该乡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记者 袁晓露)
新闻快评
让“幸涪里”真正凸显幸福感
8月3日,由涪陵区民政局与武陵山乡党委、政府牵头打造的涪陵区首家乡村食堂“幸涪里”在武陵山乡揭牌开业。“幸福里”食堂让老年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吃出了幸福感,值得点赞。
民以食为天。在社区和乡村设立“幸福里”食堂,是党和政府破解老年人“就餐难”问题的有力举措,也是创新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的生动实践。“幸福里”食堂的设立,既缓解了老年人下厨做饭的辛苦,也破解了不会点外卖的难题,让他们在家门口的食堂就能吃到可口实惠的饭菜。据涪陵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涪陵已建成社区食堂5家,到今年底将建成 32 家社区和乡村“幸福里”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实现惠民有感。
眼下,社区和乡村“幸福里”食堂的建设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要想让这项惠民之举取得实效,还需要各方做出努力。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经营自主”的理念,通过市场化运营将政府输血转变为自主造血。政府在财政补贴、税费优惠、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等方面给予支持,强化政府对“幸福里”食堂规范化管理的指导,让食堂服务实现标准化、数字化、优质化。食堂经营者要强化尊老爱老的服务意识和薄利多销的经营意识,严把菜品的质量关和营养关,赢得更多老年人的喜爱,以真正凸显“幸福”感让食堂走得更远。
最近,重庆市民政局出台了《2023年重庆市养老服务工作要点》,制定了要打造 100 个示范社区老年食堂的目标任务。为此,涪陵区要齐心协力加快社区和乡村“幸福里”食堂的建设速度,力争在全市社区老年食堂的建设中走在前列、做出示范。(冯蜀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