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今年以来,市局主动适应机构体制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新常态,贯彻落实好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有关要求。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作为全局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三管齐下开展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全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一、多举措保安全。一是打好防范化解特种设备重大风险攻坚战。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制发《关于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攻坚战的通知》,以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锅炉范围内管材管道、轨道交通站电梯、大型游乐设施乘客束缚装置、客运架空索道、学校在用特种设备等重大风险点为重点,扎实开展专项排查治理。累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3643家,发现安全隐患3974个,已经整改3652个,隐患整改率达91.9%,重大风险整体可控。二是开展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市局党组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21”爆炸事故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全国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精神等系列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制发《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石油化工企业、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充装单位等重点对象,油气罐区、冷库、港口等重点区域,硝化反应工艺装置和生产、储存硝化物、氯乙烯、液化天然气的压力容器等重点设备,并对8个区县开展了督查。全市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545家,发现隐患402个,已整改率97.7%。下达监察指令书292份,立案12起,形成了专项整治高压态势。三是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按照总局部署,市局以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为对象,按照不低于20%的抽样比例原则,采取购买技术机构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已组织开展了锅炉、压力容器、电梯三类设备、共50家生产单位的“双随机、一公开”证后监管,占全年总抽样任务的137家的36.5%。各区县局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为对象,已按照“双随机”原则完成检查678家。
二、多领域促提升。一是推动电梯质量提升。联合经信、建设、教育等6部门推动电梯质量提升工作,将电梯质量提升纳入市级专项目标考核和绩效目标考核。下发《重庆市电梯门锁装置专项抽查工作方案》,购买3家技术机构的第三方服务对1000台电梯门锁装置进行了专项抽查。完成电梯安全责任险承保单位招投标和39223台电梯投保工作,年内可实现参保率达30%的预期指标。组织开展了电梯生产企业维保质量抽查,完成电梯按需维保工作前期研讨和方案起草。二是开展“飘红”数据清理。按照专项行动去库存、制度规范保成效、常态整治除隐患的“三步走”思路,集中精力开展“飘红”数据清理。其中,经过专项整治,“飘红”数据已经从治理之初的5765条减少到6月30日的358条,降低93.8%,大幅消除了安全隐患。市局业已出台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力争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工作反复问题。三是强化行政许可改革。认真落实总局关于行政许可改革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4公告1文件”精神,结合重庆实际做好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改革相关工作。重点提高办事效率,将生产单位许可和检验检测机构核准审批发证时间从法定的45个工作日降低至20个工作日。重点优化办事流程,实施自我声明承诺换证措施,简化作业人员换证手续,不再向企业收取鉴定评审费用。
三、多方位强基础。一是加强法治保障。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成《重庆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送审稿)》文稿,已报市局法制审查。启动《电梯安装改造修理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重新制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通知》、《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办法》、《锅炉化学清洗许可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工作,为开展工作提供政策指引。二是加强能力培训。对外,市局先后组织了特种设备生产企业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行政许可改革法规和配套技术规范培训等。市质安考试中心上半年共培考人员1.82万人,提高了从业人员执业能力。对内,分两批组织了区县局“一把手”培训和3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培训,新发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证512张,上线了网上视频教学和练习测试,确保监管力量在改革之际有序衔接。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平台建设,完成行政许可流程改版和系统外检测机构信息传输端口开放等工作。组织了赴上海、杭州、成都等地学习调研,进一步完善打造电梯智能监管的思路和计划方案,“渝特安”软件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更好的支撑行政审批与执法监管提供了保障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