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昨天(8月24日),一张数十名记者将“长短”对准一名正在执行任务的香港察的引起网友们的一片愤慨,被网友冠之以“月度佳”,建议提名美国普利策新闻。的确,如果媒体镜头只对着察,如果刻意妖化事实、“选择失明”,你们这是在实施一种“软暴力”。
在过去两个多月应对各种合法、不合法示威活动,以及暴力甚至近乎于的端行径中,香港方一直保持克制忍让,竭力维持公众秩序及保护市民安全。队只是在有人暴力冲击或作出暴力违法行为、危害在场人士的人身安全时,才使用相应及适度的武力加以制止,阻止事件升温及化。但一些香港本地及西方国家媒体却忽略激进示威者先挑衅方及暴力冲击的行为,无端指责方,这完全是倒果为因,丧失公允。昨天这张媒体记者成为主角的更是让人对扑面而来的“软暴力”不寒而栗。
过去两个多月,这种媒体“软暴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内地记者付国豪被围攻一事,却被某些港媒这样报道。
一是没有客观,没有公正。追求真相是媒体使,也是职业底线。但不去报道暴力行为对香港的种种冲击,却只拿着放大镜盯着看方的一举一动,然后便是网友们讥笑的“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这样的媒体,你们自我标榜的客观、公正何在?你们奉为圭臬的新闻言论自由何在?你们的职业操守又何在?
二是部分记者冲在一线,有意成为暴徒的保护伞,干扰、破坏方执法。这段时间,我们多次看到这样的画面,当方准备对暴力分子采取措施时,一些穿着媒体的记者迅速出现在察和暴徒之间,让察顾虑多多、无法实施执法。你要是果断执法,媒体的标题马上震撼出炉:察将指向记者,记者要被察头,诸如此类。
三是香港记者协会为虎作伥。阻碍察执法的,既有心术不正的记者,也有不少“买证”的记者。在暴力示威现场,有不少暴徒都持有各种不知名的记者证用来“护身”。参与非法集结的时候,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阻挠执法甚至挑衅察。由于相关证件难辨真伪,使得察也搞不清眼前的所谓“记者”是真还是。香港《文汇报》两名记者分别以和自由撰稿员的身份进行记者证的申请,发现香港记协会员证的申请门槛十分宽松。其中会员证只需付20元港(约18元人民)就可以通过。有关职员透露,虽然记协会员证不等于正式的记者证,但只要“主办单位”接受,有时也可当记者证用。搞笑的是,香港记协对此视而不见,却屡次三番质疑内地职业记者的从业身份。
法本是香港的根本,但现在香港陷入混,整个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香港,察在努力,在努力,在努力,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也在坚定发声“香港不能再下去”。在这种况下,必须告那些有违道德良心、不顾职业操守、不讲法律秩序的“媒”,不能在毁港港、忤逆民意的不归路上一条道走到了!
文丨评论员 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