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的时代,出现一个新名词并不难,但生能超过一个月并真正被人接受,进入人们生活,其实挺难的。“盒区房”这个戏“学区房”、听起来似乎挺绕的词,就超越了那种各领风骚没几天的名词,被年轻人牢牢地记住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像学区房那样的播效应。贝克找房发布《2019盒区房报告》,显示“懒人友好型”社区更受市场认可,盒区房社区的关注度高出周边非盒区房21.45%,平均交易周期快7天,流动更好。
对于这个报告,有专家认为是“房住不炒”调控下购房者的心态正悄然发生改变,自住型消费者对于周边配套完善程度、居住便利的重视程度,已高于对投资收益的关注。――确实如此,“盒区房”这个名词本身,便带着以居住者本身为中心的人本取向,“盒马生活”以生活中心,界定了生活的方便,以与盒马的距离半径来定义房子的便利程度,这正是对“房住不炒”贴近的描述。以生活的便利度来定义房子,而不是“炒”的价值。
白领阶层是对生活品质有敏感度的一个群体,对于他们来说,生活里如果没有星巴克,没有宜家,生活就降级了。媒体报道过,很多“逃离”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年轻人,之所以后来又回到了这些城市,很大程度上就是自己家乡的小城连个星巴克都没有。如果,年轻白领所眷念的生活符号,又多了一个盒马,所以有了盒区房这个恰如其分的概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太奢侈,那是文人的想象,真不如面朝盒马,生活和社交都很方便。有分析认为,除了盒马带来的购买生鲜商品的便利外,盒马一般都会选在拥有一定居民、办公人群基础的商圈内。贝壳找房发布的“北京盒区房聚类效果分布图”显示,以盒马门店为中心,周边三公里为半径的圆环内,生活服务、交通基础摄视纵横交叠,在城市里形成了一个个生活组团的产生。
有朋友写过一篇文章说,好的学区房,是你的书房。书中自有金屋,虽然抬举了书房,却也可见学区房在人们心目的占领着多重要的位置,是钱途,也是前途,但是,跟居住有多大关系呢?学区房,这里面包含着多少异化,房子本身的价值被“学区”所替代,居住只是学区的附属品,甚至有的学区房就是一个厕所,一个并无任何居住价值的符号。所以,我喜欢盒区房这种说法,不只是生活离不开盒马,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房子本身居住价值的回归,对异化的拒。房子是用来住的,是以生活的便利为中心的,而不是以“学区”和“变现”为中心。
以住为本,后面是以人为本,这是房子本身价值的回归,更是人的价值的回归,也就是康德所说的,人不是其他价值的工具和目标,本身就是自身自在自为的目标。愿每个盒区房都能败学区房,败的不是地段,不是价格,也不是房型,而是把房子工具化、把人工具化的价值观,让人“诗意的栖居”成为中心。
“车厘子自由”这个名词,曾激起很多白领的生活痛感,消费降级了吗?盒区房的火热告诉我们,车厘子自由可能只是一种调侃,虽然生活不易,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没有降低,盒区房就体现着这种消费升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