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12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张艺)在今天上午国新办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提供了一组数字: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期间,工程投资平均每年拉动我国GDP增长率提高约0.12个百分点,工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
据蒋旭光介绍,截至今天早八时,工程累计调水299.5亿立方米,40多座大中城市、260多个县区用上了南水北调水,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南水北调水已由原规划的受水区城市补充水源,转变为多个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成为城市供水生线。
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五年以来,在经济、、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以2016~2018年全国万元GDP平均需水量73.6立方米来估算,南水北调为北方增加近300亿立方米水资源,为受水区约4万亿元GDP的增长提供优质水资源的支撑。”蒋旭光说,工程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保障经济协调发展上作用很大。东、中线一期工程参建单位超过1000家,现场施工建设加上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每年增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通水后,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基本摆脱了缺水制约,为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淮河平原受水区高质量发展。蒋旭光介绍,受水区控制区域内用水总量,加用水定额管理,带动发展高效节水行业,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关停并转一大批污染企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受水区实行“两部制”水价,依据成本核定水价,有力推动了水价改革,也为工程良运行创造了条件。(经济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