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每单高提成150元,月入过万,末位淘汰……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被曝在超过40个城市的院派驻地推人员,他们常自称“志愿者”,逐个房引导者发起筹款。曝光发现,地推员们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其种种不规范现象令人咋舌。
话说这已经不是水滴筹第一次出事。前一阵子,德云社某艺人突发脑溢,其妻子在水滴筹众筹百万,事后网友发现其名下有房有车,家里养猫养,其妻子在丈夫住院期间将苹果手机换成了华为P30pro。
2018年7月,南宁武鸣区的邓女士在水滴筹发起筹款,称自己大二的女儿被查出感染,在重症监护室每天要花两万元,初期需要花至少三十万来,等到款筹齐女儿出院后网友发现邓女士一家家境殷实,有房有车有商铺。事件曝光后,在舆论的力下,才以发道歉申明结尾。
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水滴筹存在审核不严等管理问题,导致利用公众爱心牟利的嫌疑始终无法被彻底消除。而雇佣大批地推人员冒充“志愿者”,在院以不实身份博取者同理心筹款的行为,更涉嫌违法违规。
大众爱心是利他的,对于弱势群体的怜悯、在他人陷入困境时伸手相助的本能,让大家愿意为此付出。但大众爱心也是脆弱的,不起一次又一次的欺瞒。当人们从有限的收入中挤出一笔捐款给水滴筹上的求助者,结果却发现对方经济条件竟然比自己好得多,如此鲜明对比只会让一颗颗原本滚烫的心瞬间冰凉。这不仅是对捐助者的感伤害,更让维系公益事业发展的信任纽带出现裂痕。
水滴筹是一个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的公益众筹平台,其官网刊登数据称,已有超过2.5亿人参与帮助。这一惊人的数字说明,一方面,网络众筹作为一种公益形式,仍有较深的群众基础,不应该因为水滴筹问题频出就被放弃。
另一方面,众筹平台凭借“讲故事”甚至是“编故事”来吸引人气的筹款方式,同样值得思。结合以往的例子和水滴筹地推人员的不规范行为,我们有理由怀疑,真正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弱势群体,而被众筹平台挤到了边缘位置。
总之,水滴筹屡屡出现问题,足以说明任由此类平台“无人驾驶”并不能让人放心。是时候对包括水滴筹在内的各种众筹平台进行专项审计,彻底查清其所存在的种种管理漏洞和不规范行为。说到底,我们欢迎公益,但不欢迎伪装成公益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