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王懿辉 王广兆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烨捷
11月30日,亚太前列腺协会2019年会、中国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专委会2019年会暨中国临床肿协会前列腺专家委员会2019年会、第九届上海泌尿肿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会上,贯穿前列腺疾全周期的科学预防、早期断、精准体系的亚洲人群进展期前列腺的专家共识正式发布,“未来,前列腺工作将有章可循,将提高我国前列腺效、降低亡率。”复旦大学附属肿院副院长、肿泌尿男生殖系肿多学科综合团队席专家叶定伟说。
叶定伟说,目前中国前列腺的发率迅速上升,且晚期者多,亡率高,呈现出与欧美国家前列腺完全不同的发点,这提示了亚洲人群与西方人群在肿分型、遗易感等基因组学方面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又进一步导致了临床上在东西方人群中前列腺的效果和安全等方面的不同。
然而,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专门针对亚洲人群的指南,这大大影响了临床决策的制定。为此,在本次大会上,由叶定伟教授牵头,邀请了40余位来自海内外的知名前列腺专家,经过仔细商讨,制定出专门针对亚洲前列腺者的共识,为亚洲人群提供前列腺的精准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肿院供图)
亡率高,是因为“早期筛查弱”
记者了解到,早期前列腺如能第一时间被发现,且通过规范手术,者临床上可以达到“愈”的效。叶定伟介绍,如果确前列腺时,肿仍仅局限在前列腺内部,者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基本变成一种类似于心脑管疾的慢。”
然而,我国前列腺者超过6成就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即便进行规范且有效的,其效和早期者相比还是大折扣,这也是造成我国前列腺者比欧美发达国家亡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2017年起由叶定伟牵头,中国协会泌尿男生殖肿专业委员会前列腺学组制定了“前列腺筛查中国专家共识”,共识次提出了年龄大于50周岁、45岁以上且有前列腺家族史或40岁时前列腺异原指标大于1ng/ml的男,为前列腺筛查的高危人群,应该定期做前列腺异原(PSA)检查。同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一个“前列腺精准筛查”项目,旨在倡导早期者检查比例,提高公众健康早防早筛的意识。
迄今,我国共建设了12家“前列腺精准筛查基地”,22家“前列腺精准筛查社区服务站”,既涵盖了上海的各级机构,也包括上海以外的不同级别的机构,如山东的齐鲁院、潍坊市中院,江苏昆山市第二人民院、苏州科技城院等。
在此基础上,叶定伟率领的复旦大学附属肿院团队提出“以高危人群前列腺筛查为起点的全程健康管理与区域一体化模式”,获得上海市卫生与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支持,复旦及上海的经验向全国适宜地区推广。
(复旦大学附属肿院供图)
泌尿肿将变成可防可控的慢
叶定伟发现,如今在上海,前列腺已经显现出从“绝症”向“慢”转变的趋势。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月~10月,复旦肿院泌尿外科接前列腺者数超1.6万人次、接受根手术者914人;者5年生存率接近85%,显著高于国内平均69.2%的生存率水平。
“在效果评价上,生存期和质量是一个天平的两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多学科模式及思维下的个体化的综合策略在工作中尤为突出。”叶定伟介绍,复旦肿院泌尿外科团队创适用于国人解剖点的拉钩,运用关键部位“小片法”来切除肿,减少并发症,这种方法既适用于开放手术,也能在腹腔镜微创手术中熟练应用。团队积开展保留膀胱颈、保留经和保留尿道的前列腺根术,在提高者无生存率的同时,保留者的功能,并使尿失发生率降至低。
2019年,复旦肿院泌尿外科在国际泌尿学领域顶级期刊《欧洲泌尿外科学》(EuropeanUrology)刊登了一项关于“高致前列腺”的研究成果,次揭示中国前列腺者DNA修复相关基因胚系变异征,填补了我国前列腺研究在该领域的空白。
据悉,上述的新理念、手术的新方法在新的“上海共识”中也有所体现,“需要更具规范和个体化。”叶定伟认为,我国泌尿肿领域的研究,将在多学科理念的指导下,从“单科单人单点突破”的模式,逐步过渡到预防为先、早筛早与精准并进,与康复一体,基础、临床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全程健康与管理模式,“让泌尿肿变成一种可防、可控的慢。”(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