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齐元皎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蒋肖斌)11月27日,“全球视阈下的中国戏曲海外播高峰论坛——戏曲的东亚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论坛梳理了中国戏曲与东亚各国之间的交流历史,试图为中国统文化“走出去”提供参考。
1919年,梅兰芳次到日本公演,至今已是百年。这是中国戏曲走向海外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为什么梅兰芳的海外商演选日本?著名戏曲史学家、中国媒大学教授周华斌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同文同德。
历史上著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社”,也曾于上世纪20年代出访日本,与日本著名歌舞伎艺术家“二代目”市川左团次进行了关于京剧文化播的交流,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富连成社”的后人,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孙萍教授希望此次论坛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促进中国艺术家、学者与日本戏剧艺术家再次合作,更希望在将来,京剧艺术与日本“狂言”艺术能有更频繁、更深层次的交往与互动。
京都圣母女学院短期大学名誉教授藤冈道子,对日本统戏曲形式“狂言”和中国统戏曲的合作抱有很大期待。她认为,中日两国都对统戏曲兴趣浓厚,在表演能力方面都有扎实的基础,因此合作具有很大前景。
新媒体时代,统戏曲出现了新生机。电影戏曲在缓慢复苏当中,进入数字电影拍摄和化制作。但周华斌提醒,新媒体与电影戏曲结缘,并不都是正效应,也有负效应。“丢掉了面对面的演出形式,改变了‘唱念做’,演播室中的虚拟拍摄可能会影响到戏曲舞台。目前戏曲音像层出不穷,有些甚至是唱,这种风气很容易失去观众,值得戏剧人思和醒。”
本次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协办。(文化副刊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