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就业关乎大局,既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又是稳定的“舱石”。中央要求做好“六稳”工作,其中稳就业居于位。
消息来,今年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况下,我国依然提前完成了城镇新增就业的硬指标,彰显了就业增长的韧。
融入“稳就业”“就业稳”的氛围中体察观照,有个认识更加清晰,那就是城镇新增就业硬指标的完成,不只彰显就业增长的韧,更彰显中国经济发展的韧与活力。
就业形势一片好,取决于方方面面的好,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好。经济增速一旦放缓,经济下行力一旦加大,势必就会导致就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换句话来说,没有经济发展的这片好,就不可能有就业的那片好。数据说话,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保持6.2%的增速。据相关测算,目前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约200万个就业岗位。6.2%的经济增速,意味着带动1100万至1200万的就业人数。可见,就业稳定增长先得益于经济稳定增长的力拉动,是经济发展的韧带动就业增长的韧。
新增就业,意味着就要想方设法“造”岗位、增加岗位。落后的结构,落后的产能,不仅增加不了岗位,相还会大大削减岗位,只有凭借产业结构的不断调优,方能拓展就业空间。数据说话,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高于一产、二产增加值和GDP增速,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6%,有力带动了就业。这就有力佐证,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由工业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转变的趋势得到巩固,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更。
稳就业,功夫自然在于“稳”,关键的关键在于稳企业发展、稳岗位。企业才是稳就业的主体,若企业发展不稳,总是走下坡路,降薪裁人也就是迟早的事。这就意味着,稳就业考验着稳企业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检验着政策要素的供给和营商环境的好转。事实证明,就业给力,离不开就业优先政策的全面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发挥企业这一稳就业主体的作用,把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各项措施扎扎实实落到位,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良循环。”正因为这样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得到充分遵循,各种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从而确保稳岗位的关键一“稳”稳如磐石。透过企业发展的稳,则能触摸营商环境的日益趋好。
从地方人社系统发布数据看,多地也已经提前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任务。而聚焦各地任务完成的过程可以发现在招术上有不少共同之处,比如“稳在岗”“促就业”“带就业”“帮就业”等等,一句话,稳就业的过程,就是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的过程,就是牵一“稳”而动全身的过程,就是充分释放政策和制度优势的过程。稳就业不仅“稳”出就业稳、人心稳、稳,更彰显经济发展的韧与活力。
经济发展韧十足的答案,“稳就业”可以给。全年稳就业目标提前交卷释放的积信号,尤其是经济发展的韧与活力,让民众吃下“定心丸”,对个人的“钱袋子”充满信心。与此同时,也进一步增添了我们对经济稳增长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