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古典诗词佛又进入好的时代:给孩子起名字翻遍唐诗宋词,诗词培训班遍地开花,《中国诗词大会》季季热播。在六磊磊《给孩子的唐诗课》新书发布会上,新晋奶爸的他和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尹建莉一起,在北京遭遇骤降10摄氏度寒潮的周末,吸引了大量家长,座位全满,“站位”也告急。
古诗看上去很美,家长着急让孩子学,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其实很多人没想清楚。六磊磊在书中抛出了很多问题:唐诗是一开始就那么好的吗?谁的七言绝句可以和李白对飙?唐代诗坛的第一个“男子天团”是谁呢?李白杜甫在当时就是“天王巨星”吗?为什么说王维商高、孟浩然个?书中尽是类似这样很不“古典”的问题。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六磊磊说:“不勉孩子背唐诗,我只负责让孩子爱上唐诗。学古典文化不是让孩子做古人,而是让孩子做更好的现代人。”尹建莉说:“如果一定要说读古诗有什么用,那‘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就是答案吧。”
别让孩子表演背诗,让孩子对诗产生单纯的好感
六磊磊小时候并没有读过专门讲古诗的书,但都“离诗不远”。比如,四大名著里有大量的诗,《三国演义》里写到诸葛亮去世,就引用了杜甫的名篇《蜀相》;《封演义》里,两个仙架前要先念诗,念完再开。这让六磊磊觉得,“诗歌离我很近,诗歌是阅读的一部分”。
一古诗,包含几方面的信息:作者、绪、故事、文本、对象(写给谁)。上学的时候,老师往往着重讲文本,比如李白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字词句的意思都讲清楚了,但对孩子来说,李白是谁,鹤楼在哪儿,孟浩然又是谁,广陵又在哪儿?如果不讲清楚这些,这诗就只是“一个不熟悉的人在一个不熟悉的地方,送一个更不熟悉的人去一个更不熟悉的地方”。
“让孩子学唐诗,先得让孩子爱上一个诗人,关心这个诗人的运,被这个诗人的人格感染。”六磊磊回忆,有一次他在庐山给一群孩子讲唐诗,随行的摄影师放飞了无人机,瞬间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都去看无人机了,谁还听他讲唐诗,场面一度尴尬。
怎么办?六磊磊开始讲李白,讲李白在江西坐过牢,差点在这儿,孩子们开始好奇,大诗人怎会如此落魄。他接着讲,李白被关在浔狱,亲人都不在身边,幸亏妻子多方营救,才逃脱大难……这时,再没有孩子去看头顶的无人机,他们为千年前诗人的运所牵动。
学古诗理想的状态是让孩子对诗有兴趣。尹建莉说,儿童学古诗,先是游戏,而不是“做功课”。家长好以“共同学习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诵读,而不要以教师、统计员或监考者的身份出现,没有力,没有训斥。
尹建莉在女儿圆圆四五岁时,正式教她读古诗,没有计划,比较随意。“不要让孩子给别人表演背诗,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背会了多少诗,这样才能让孩子对诗歌有单纯的心境,才能产生真正的好感”。
大量朗读和背诵,仍是学习古诗词经典的方法
有一种观点,对在孩子小时候教他们读古诗,认为孩子不理解,只是鹦鹉学舌。对此,尹建莉并不认同:“艺术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那是大人的事,孩子并没有这种疏离感。”
尹建莉在教圆圆背诵《咏鹅》时,由于诗本身明白如话,只解释一下什么是“曲项”就可以了。但少解释不等于不解读,尹建莉会和圆圆一起,对一些句子复品味。比如,看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城边古木疏”,会关注它的对仗工整、用字精致;看到“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就想象那样一种生活场景是多么朴实有趣。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不会做诗也会吟”,六磊磊和尹建莉一致同意,对现代人来说,诗也还是要读要背的。“现在孩子要学的东西太多,我们不能要求他们花所有时间去背诵。但背诵很重要,我只是对在没有把一诗讲透之前就要求孩子记硬背。”六磊磊说。
在尹建莉看来,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学习古诗词经典的方法。“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会真正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
诗海浩瀚,给孩子选哪些古诗呢?六磊磊的建议是,先当然要选经典,在此基础上,尽量选一些孩子容易理解的,“让6岁小孩读杜甫的‘三吏三别’就有些早”,再选故事的、能映诗人格的,以及和我们平常学到的诗不太一样的。
比如,李白的诗,学完了《静思》《望庐山瀑布》等名篇,也不妨讲讲《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这诗讲的是李白在农家投宿,吃了农妇的一顿饭,“这诗简单,有故事,而且我们印象中那个狂傲的李白,在这里是谦卑的、满怀感激的、充满同的,这或许对孩子有别样的启发”。
在诗词之外没有任何目的,在享受之外没有任何要求
有家长觉得,背古诗能锻炼记忆力;也有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多背些诗对写作文好……学古诗到底有什么用?
六磊磊说,教孩子统文化,有一种是“礼教”,比如《三字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还有一种是“诗教”,熏陶格,是一种美学教育,让孩子学会欣赏美。“不学诗,孩子也能长大。诗歌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六磊磊说,教孩子唐诗,可以培养孩子的4种能力:亲近文本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立思考的能力,与人共的能力。
在《给孩子的唐诗课》一书中,讲到《登鹳雀楼》,会说作者可能不是王之涣;讲王维的画《雪中芭蕉》,会聊这幅画引发的争议,北方的大雪里怎么会有南方的芭蕉。六磊磊抛出这些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书中也讲到李白与高适的友谊,两个人在微时结为好友,后来高适当了大官,李白成了囚,高适似乎没有施以援手,你怎么看?“我希望孩子能站在李白的角度理解李白,也能站在高适的角度理解高适,可能他也有难处,不要非即白,这是与人共的能力。”六磊磊说。
尹建莉说:“只为喜欢,不为炫耀,更不为应付。在诗词之外没有任何目的,在享受之外没有任何要求。你读过的诗,会留在你的气质当中。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你会拥有一个‘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