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昶荣
“我国1~14岁儿童因排序中,道路交通伤害是第二大因。中国每年有2.2万0~17岁儿童青少年因道路交通事故致、致伤,也就是说,每个小时约有3名儿童因道路交通事故亡或受伤。”8月27日,北京儿童院急科主任王荃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举行的儿童乘车安全媒体研讨会上,介绍了道路交通伤害对我国儿童生安全的威胁。
暑是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高发期,王荃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北京儿童院急科收了多例在道路交通伤害中受伤比较严重的儿。
淋淋的数字
北京儿童院急科曾对2014年1月1日到2016年8月31日的126例因为创伤颅脑损伤而需要急留观或者住院的孩子们进行了分析。王荃解释说,所谓的急留观或者住院,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的损伤足够重,不是说来了之后处理一下就可以回家了,而是需要继续观察,因为伤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导致这些孩子受伤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坠落和摔伤,大概占51.6%,而道路交通伤害占42.9%。王荃紧接着介绍了新加坡2011年到2015年儿童创伤颅脑损伤位因素是坠落和摔伤,占71.8%,道路交通伤害仅只占11.7%,“连1/8都不到,所以咱们国家的道路交通伤害对孩子的威胁之大可见一斑。”
北京儿童院急科调研的道路交通伤害导致的创伤颅脑损伤儿童中,54%是机动车内乘客、37%是行人,9%是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乘客。值得注意的是,1岁以下的创伤颅脑损伤儿童全部是机动车内的乘客。包括这些1岁以内的乘客,所有车内的创伤颅脑损伤儿童无一例安装儿童安全座椅。
王荃说,这些数字在院都是淋淋的例子。她上周收了一位一岁多的儿,妈妈开车出行发生了追尾,奶奶坐在副驾驶位子上抱着孩子,奶奶当场亡,孩子的头撞到了挡风玻璃上,整个脑子里全是,“孩子后是活下来了,但是可以想象今后的生活质量是什么样的。”
车速50公里碰撞时,孩子体重瞬间变300公斤
如果没有儿童安全座椅,一般是由家长抱着孩子,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会自己坐,有些孩子连安全带可能也不系。
当天,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一场碰撞实验:一辆新车以50公里的时速与前方墙壁碰撞。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检测认证试验部碰撞试验研究部实车碰撞室主任张向磊指出,这个时速碰撞的汽车里,体重10公斤的孩子瞬间变成300公斤,家长根本不可能在车祸发生的一瞬间抱住孩子。
张向磊说,目前车辆的安全带都是为设计,即使可以调节也无法适应孩子的高度,因此孩子如果系这个安全带的话,安全带正好卡在孩子的脖子附近,非常容易导致孩子在车祸发生的瞬间窒息。
孩子如果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出来的安全气囊是对孩子的另一个伤害。虽然安全气囊只是薄薄的一层气袋,但是张向磊说,安全气囊出来的速度高达300公里/小时,对孩子的伤害是致的!
王荃就遇到过一位被安全气囊致伤的孩子。孩子的妈妈出差,爸爸为了方便照顾还不到3岁的孩子,就把他放在了副驾驶的位置,当时孩子想喝水,正在开车的爸爸就低头去拿水杯,没想到在此时发生了连环追尾,安全气囊开直接撞击到了孩子的面部。“送到院时,根本不知道孩子长什么样子了。”当孩子母亲赶回来的时候,父亲连声说“对不起”“我不应该……”然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挽回了。
亟须制安装儿童安全座椅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疾控制协调员施南在会上指出,道路交通伤害不是真正的意外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和预防的。根据世卫组织提供的数据,儿童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以将婴幼儿交通事故的伤减少54%-70%。
目前,我国上海、深圳等地出台了地方法规,要求制安装儿童安全座椅。中国疾控中心慢中心伤害防控与心理健康室副研究员耳玉亮在会上介绍,通过对上海和深圳两地儿童安全座椅地方条例出台前后的数据对比,儿童安全座椅的拥有率、使用率均有明显提升。
耳玉亮表示,2018年,在上海和深圳有家车且有0-6岁儿童的家庭中,儿童安全座椅拥有率分别为80%和64%,但使用况却下降至62%和48%。
“1岁以下的儿童座椅的使用率是低的,而恰恰是这群人需要使用。”耳玉亮解释说,超过40%的家长不使用安全座椅的主要原因为孩子不想坐,约1/3的家长不购买安全座椅的主要原因为孩子乘车机会少。
工作人员演示如何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刘昶荣/摄
针对孩子不想坐安全座椅的况,张向磊认为应该从小就让孩子坐儿童安全座椅,从他第一次接触车开始就知道那个位置是专门为他准备的,从小培养他这样的习惯。
王荃建议通过全国立法的方式来制推行儿童安全座椅。耳玉亮曾经对上海、深圳的家长做过,3/4的家长同意为儿童安全座椅进行国家立法,而不是小范围的地方法规。
然而中国国的复杂也是不能忽视的。王荃展示了一张全国各省(区、市)道路交通伤害亡率的分布图,这张图显示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道路交通伤害亡率是低的,与之相对的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伤害的亡率是高的。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宣教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赵文松表示,在一些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光超载问题就很难解决,很多时候并不是安全意识的问题,而是因为当地的运力等基础设施方面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需求,因此防范道路交通问题其实是系统、全面的工作,无法一蹴而就。(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