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主人公心语:我要把好的青春,献给美的营。——陈海
一阵隆隆的轰鸣声破了沙漠中的沉寂。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第15批赴苏丹维和工分队工程保障中队修理技师陈海带领的维修小组,成功修复了作业区“趴窝”的一台大型工程机械。对于已经第3次参与维和任务的陈海来说,这样的形再熟悉不过。
走下操作台,脱下手套,陈海轻轻掸去臂章上的尘土,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全家福。这一天是唐山大地震43周年纪念日,他再一次讲起父亲的故事。
“是子弟救出了掩埋在废墟下的父亲,是和国家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陈海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人,感恩祖国、报效祖国,做对国家有用的事。
1998年,入伍第二年的陈海跟随部队南下洪,眼看着现场一台挖掘机损坏,因一时无法修好耽误了宝贵的救灾时间。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要干修理,而这个决心,支撑着他一干就是20多年。
不高的他从零开始钻研专业知识,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高级驾驶员、本科、高级技师……日积月累的丰富经验,使他从普通一成长为战友眼中的“专家”,他先后获得全士官优秀人才、陆精武标等荣誉。
“是部队给我平台和机会将我培育成才。”在陈海看来,好的感恩莫过于坚守战位。每逢有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冲锋在前。
2013年,在利比里亚格林维尔,伴随着一声巨响,一台进口的大型发电机停止作业,营区陷入一片漆。陈海二话不说,立刻拿起工具展开抢修。他一个一个拆装排查零部件,在狭小的空间工作近4个小时,赶在应急电源耗尽前修好了设备。巴基斯坦分队长努尔称赞道:“陈的技能与坚韧,我们都看到了,真了不起!”
去年年底,陈海申请参加新的维和任务。这一次,他又有了新目标,决心从易损的工程装备先导系统着手,蹚出一条以技术革新降低操作难度、简化修理流程、提升抢修效率的新路。陈海克服种种困难,自主设计电路、复拆装调试,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索,一套工程机械应急先导系统替代装置应运而生。蓝牙连接、数显数控、即插即用……一个个适合战场环境的新,让这套系统很快便大显身手。
“面对联合国在装备维护方面的诸多挑战,第15批中国工分队的发明创新大幅延长了机械的使用寿。同时,他们所做的每项工作也都对提升当地人民福祉大有裨益。”在一封来自联非达团的鉴定报告中,工程处主管尤纳斯对分队官取得的系列技术革新给予高度评价。
八一前夕,在指挥长李萌的鼓励下,陈海结合维和任务点,认真梳理各类机械的主要故障,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笔记整理成了一本《维和机修常见故障手册》。在他的带动下,分队各级骨干纷纷总结经验,汇编形成涵盖维和任务各方面的20余类经验做法,成为官开展工作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