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1日7时讯(约通讯员 李诗素)“我个头有这么大,还有一身好力气,就是走不出这个家门去挣钱。这几年,我们家基本是在帮我撑着的!”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村民陈正昌说,不仅解决了一家人的低保,还送他产业和解决公益岗位。
因致贫
陈正昌,四十岁出头,身高1.76米,用村里人的话说是:他人高马大的,不是家里有两个人,哪还靠照顾。就凭他走出去卖力气,一年啷个要挣10万、8万元的。
据了解,陈正昌有一个5口之家,妻子刘秋平有“小脑萎缩”8年,长期服,至今不能行走,在家里烧水煮饭都不行,被鉴定为肢体二级残疾;大的女儿和儿子在重庆上大学,每月两个孩子需要2000多元的生活费;小的儿子在上小学一年级,于2017年“乙型糖尿”,长期靠针吃控制糖。并且这种容易复发,经常住院,导致家庭贫困。
陈正昌告诉记者,他以前在外面的建筑工地工,一年要挣个五、六万元纯收入,挣的钱除了解决家庭开支和送读书外,还修了一栋两楼的房子。自2011年刘秋平得了这个毛后,说话含糊不清,走路左右偏离,在家靠扶着墙壁走,手脚行动不协调,连拄着拐杖做个帮衬都不得行。 小儿子每10天要一针胰岛素控制,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一个月要300元以上的费,若复发后,住院产生的费用更高。
解困
针对陈正昌这个因、因学致贫的家庭,当地村干部在2017年将陈正昌一家纳入建卡贫困户家庭,每年在产业方面给予帮扶。
“考虑到陈正昌要照顾妻子,每天还要接送在金溪集镇上学的小儿子,没得精力和时间发展产业,他平常只能是忙里闲的在附近的蚕桑地工。除此之外,家里没有其他收入,大的两个每年上学都是靠借钱。”该村支部书记万书秦说,村里在2018年底,向金溪镇和区民政局,为陈正昌申请解决了全家5口人的农村低保。
现在,陈正昌一家每月可领到2000元低保生活费。今年4月,金溪镇为陈正昌送去1000只苗,为陈正昌发展养产业,还解决了陈正昌村护林员的公益岗位,每年可增收5000元。
“今年长到2斤重时,没管理得好,了好几百只。剩下的200多只,在上个月卖了近3万元。除饲料成本,有近1万元收入。”陈正昌说,家里的田土没有时间种,流转给大户发展蚕桑基地。加上平常他在蚕桑基地务工可挣到6000元收入,一家人的主要开支,基本上是帮了大头。
努力摘帽
黔江区残联根据刘秋平的残疾程度,为刘秋平用的卫生间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安装了升降衣架,送去了上下肢训练器,辅助刘秋平平常增锻炼。
“既然各级和部门领导,都对我们一家无微不至的关怀,我自己不努力也对不起和,更对不起帮扶我的领导干部。”陈正昌说。
陈正昌在照顾家人时,还盯上了一个休闲产业—养蜂。去年在他家房屋附近的树枝上飞来一群蜜蜂,没有养蜂经历的陈正昌,壮着胆子将这群蜜蜂招进蜂桶里喂养。不到一个月,又飞来一群蜜蜂,陈正昌家就有了2桶蜜蜂。今年秋季,两桶蜜蜂收入了1000元。
“还是平常没管得好,要是管理精细一点,一桶蜜蜂啷个要取10斤蜂糖。”陈正昌说,他家在今年又增加了8桶蜜蜂,他通过参加养蜂培训,加上平常拜当地养蜂老人为师,基本掌握了蜜蜂的习,知道怎么去管理。他计划在明年把没有投入的10桶蜜蜂管理好,力争创下1万元蜂蜜收入。
陈正昌通过在今年送给他的苗,虽然在喂养过程中有所失败,但他也掌握到很多养方面的技术。他算在明年分春夏两季,利用自家流转的蚕桑地轮次喂养1000只土,为家里多增加收入,摆脱困境,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