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国家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并介绍了我国技术能力与质量水平提升等况。《报告》显示,我国卫生事业实现“量质效协同提升,技术水平持续进步”。
据了解,2018年,我国卫生人员的总数达1230万余人,机构数量近100万所,机构人次达到83.08亿。平均住院日是映服务效率的重要指标,2018年全国院平均住院日为9.3天,比1992年的峰值16.2天降低了6.9天,降幅达42.6%。同时,我国质量水平和技术能力明显提升。例如,住院者总亡率已经由2005年的1.1%下降至2018年的0.44%;近年来,以微创化、个体化为典型点的现代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呈现出“外科微创化、内科外科化、介入常态化”的趋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政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针对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下一步要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加大资金投入,聚焦跨省异地就者集中的种和专科,精准开展专科能力建设,推进区域中心建设,促进办机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促进专科间、区域间均衡发展。聚焦就矛盾突出的儿科、产科、精、麻、理等薄弱专科和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投入、政策引导、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区域中心设置等方面向薄弱专业和中西部地区倾斜。三是提高质量同质化水平。加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完善质控指标,扩大质控工作覆盖范围,将办机构纳入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质控工作深入基层。同时,加质量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并指导机构开展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价,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这几个关注点提示了什么
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编写的《2018年国家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正式对外发布,引人关注。记者选取了其中几个关注点,请专家进行了解读。
此次《报告》重点围绕我国内地二级以上院服务与质量安全进行分析,主要截取了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相关数据,从全国30个省(区、市)抽样选取了8345家机构网络填报的相关服务数据,涵盖1亿多人次住院者信息。
关注点一:重点疾和平台学科质控能力再提升
2018年,心脑管疾和肿导致的亡占据了城市居民亡率的69.78%、农村居民亡率的68.62%。提高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规范化,而规范化过程依赖于质量控制。
国家肿专业质控中心主任赫捷表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与省级、地市级肿质控中心互相联动的质控体系。国家肿质控中心通过全国肿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开始筹建肿单种质量控制平台,并对肿单种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试点,目前正在积推进腺等单种质控试点。同时,肿新技术和多学科模式得到推广应用,明显提高了肿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报告》中一段对肿的论述非常显眼:2017年,全国1061家综合院210多万例肿例中,非手术占比为73.09%,较2016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全国1262家二级综合院10万多例肿例中,非手术为69.49%,较2016年上升了6个多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通过非手术肿呈上升趋势。相关专家表示,如何促进肿非手术行为的各项政策、制度、规范、指南等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如何去监管其服务质量和安全,已成为当前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及机构面临的紧迫问题。
《报告》显示,受益于学影像、麻、重症学、理科等支撑专业的“及时补位”,我国机构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其中,2017年我国公立院术中快速理断及时率达96.65%,细胞理断及时率达97.52%。
国家理专业质控中心主任陈杰介绍,针对基层服务能力比较弱的问题,2011年原卫生部启动了远程疑难理会项目,现在已经覆盖到1200多家基层院,200多位知名理专家参与其中。7年多来,比较疑难的理会已经接近37万例。
关注点二:异地就集中趋势略有上升
《报告》显示,我国资源供给持续增加,院工作负荷基本稳定,者异地就集中趋势略有上升,质量安全状况基本平稳,门、住院均次费用略有上涨。
异地就况受关注。此次院者流动况的分析数据来源于2017年856家院收的3000多万例出院者。从流入况看,2017年院收的省外就者中,流入多的省份前5位分别为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和浙江。5个省份收的省外者占纳入分析的院收的所有省外就者的60.55%。其中,浙江和广东上升较为明显,分别上升了31.63%和15.92%。从流出况看,2017年,流出多的省份前5位分别为:安徽、江苏、浙江、河北和河南。以常住地为安徽的院者为例,2017年,24.38%的者选择去往省外院就,比2016年的23.19上升了1.19个百分点。
在对全国省外就者卫生服务成本进行分析后发现,2017年全国856家院收的省外就者中,住院总费用近500亿元,院省外就每住院人次费用为1.94万元,与本省1.38万元相比,多支出40.41%。对2017年院省外就人次多的前10位种分析表明,除“未指的支气管或肺肿”“未指的房肿”外,其他疾省外就的每住院人次费用较本省就高;除“未指的支气管肺炎”外,其余疾省外就的平均住院日相对较低。
针对者跨省异地就问题,郭燕红表示,这个问题是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看就需求所导致的,将从两方面解决:一方面,合理布局资源。无论是加区域中心建设还是提高专科能力建设,都将围绕着者异地就比较多的种和疾负担重、亡率高的种和专业加建设。2019年,中央财政投入7.3亿元,加全国166个临床专科的能力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加对口支援、县院能力建设等促进优质资源的下沉。
关注点三:实现“高质量”仍任重道远
《报告》的前言提示了下一步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住院历页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院获得指标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民营院质量需要重点关注等。
在案质量管理控制方面,纳入2017年度分析的4231家院中,使用电子历系统书写历的占89.67%,从事编码工作的人员中有学相关背景的占比超六成。同时,《报告》也显示,院中仅有55.99%的院使用电子历技术归档。根据各省上的数据,3年来,院的信息完整率逐年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信息完整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有9个省的数据完整率2017年较2016年有所下降。综合院主要断准确率逐年降低,有17个省份下降,比2016年增加9个省份。
民营院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仍是民众质疑较多的点。此次《报告》中关于重症学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数据分析,次将民营院按照级别进行分类比较。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ICU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ICU气管插管拔管后48小时内再插管率等映过程质量的重要指标,民营院略低于公立院,但较民营二级院和公立二级院均有明显优势。但民营二级院的诸多指标均明显排在后,这也提示要加对其进一步监管。
郭燕红说,近年来办机构发展迅速,目前,民营院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公立院,服务量也快速增长。因此,在促进办发展的同时,别调要加监管和质量安全管理。行政部门还将把办机构与公立机构纳入统一的质量管理平台,把各级各类机构质量安全的况向公开。(姚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