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本报近日报道了国庆期间杭州万松书院会上一对在杭州有十多套房、年租金百万的父母,“摆摊儿”给生女征的事,引发网民的热议。
网民们之所以为此“吵翻天”,一方面是鉴于这对父母所列出的家底及女孩自身的优质条件,感叹家境和条件都这么好的女孩,还是逃不过父母代为征的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另一方面则是对该父母开出的对男方的要求有些异议,觉得自身条件都这么好了,还要求男方要有车有房,要求有点高。
该不该对男方提这样的要求,作为旁人,其实不便过多评价,既然是,讲求一定的条件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只要不过于违背常理,都是可接受的范围。何况,开列这些条件,很多时候只是父母的一厢愿,女孩自己未必就愿意这么干。正如上述拥有十几套房子还替女儿征的老陈来说,纵然物质条件很好,但女儿喜欢随缘,他也真没办法。
这其实也引出了一个现象,即在恋问题上,青年人实际上与父母之间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有些青年男女是乐于身,奉行的是单身主义,对世俗的姻并没有渴望;另一些青年人则对爱充满了幻想,讲究的是一个“缘”字,对所谓的不说对,至少也是感;而一些能够接受这种方式的青年人,事实上,在认知上也存在着代沟,并不喜欢父母的大包大揽。
中国青年报社曾对1953名未青年进行的一项显示,在父母为孩子把关上,61.5%的受访青年希望父母多给建议,但不要替孩子做主;57.5%的受访青年建议父母多了解子女的想法,不把自己的观念加给孩子;45.0%的受访青年不能接受父母完全代替孩子。
也就是说,像上述这种“摆摊儿”为女征的做法,其实是不太能被青年人所接受的。青年人即便是通过来寻找对象,很多时候也会把“眼缘”即感觉放在第一位。但父母作为姻的过来人,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所谓人生经验,把外貌、家庭出身、经济状况等作为重要条件。与之相比,“眼缘”便显得有些虚无缥缈,而这却是两代人通常总会存在的认知偏差。
简单来说,在择偶的条件选择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认知往往是脱节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类似于万松会上父母“摆摊儿”代子女征的做法,看起来很热事实上作用并不大的原因。正如许多网民所言,万松书院已经演变成了父母退休生活的乐趣之一,跟广场舞差不多,其实没什么用。
父母为子女征,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并不一定对子女好。一方面,父母的想法与子女有很多不同;另一方面,恋爱不只是看双方物质条件,还需要看双方商、成熟度、思维方式等。父母总希望一步到位地给子女安排好,这种越俎代庖,倒会适得其,徒增子女的感。
在的路上,父母应当把握好自己的角,少促,少唠叨,更不要冲锋陷阵,把恋爱终的决定权还给子女自己,鼓励孩子积、主动、大胆、正确地面对姻大事,放手让他们去追求异,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