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资讯

政府资讯

便民提示

市场监管

媒体新闻

人力社保
023-63653355  13368080804(微信)
服务项目
快速注册公司 抢占商业先机 财税问题交给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人民网资讯
监管显威力!1.46万家募被注销,3202家因异常被公示
发布日期:2019-01-31 00:00:00

  “监管越来越严,经营成本越来越高,行业壁垒也越来越高。”回顾2018年,北京某募机构从业人员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感慨道。

  “监管越来越严,经营成本越来越高,行业壁垒也越来越高。”回顾2018年,北京某募机构从业人员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感慨道。

  确实,监管趋势在延续。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协会”)发布通知称,募基金管理人财务信息填报模块在升级后正式上线,且提醒称,已登记的募基金管理人若未按要求提交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将被列入异常机构名单并对外公示,即使整改完毕,也要至少6个月后才能恢复正常机构的公示状态。

  在此震慑下,整改率逐渐提高。根据协会发布的年度数据,截至2018年底,有3202家募基金管理人被列入异常机构,其中1556家管理人已完成整改,整改率达48.59%,而2017年的相关整改率为38.43%。

  此外,无论是建立“不予备案基金”制度,还是注销部分基金管理人等制度,都引导募基金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清盘风险在释放

  “两万多家募基金管理人太多了,未来必然面临行业洗牌。”上述募机构从业人员表示。而从年报数据上看,“洗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收紧入口,不予登记制度不断完善。在募基金管理人方面,截至2018年底,协会已将139家不予登记的申请机构进行了公示。而在基金方面,协会建立了募基金“不予备案基金”制度,对不属于募基金备案范围的基金,明确不予备案。截至2018年底,共不予备案194只基金。

  二是加速出口流动。截至2018年底,协会注销募机构达1.46万家。注销原因大致分为四种:一是主动申请注销,有2301 家;二是未按照要求完成第一只募基金产品备案而被注销,有1.21万家;三是因列入失联机构名录满三个月,未主动联系协会并提供有效证明材料而被注销,有158 家;此外,2018年还新增了因异常经营而被注销的机构。

  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共要求317家异常经营的募基金管理人出具专项法律意见书。而在当年2月,协会注销了批6家因涉嫌非法集资被立案查的异常经营募机构后,又于当年10月,注销了第二批6家未及时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异常经营募机构。且根据协会去年3月发布的公告,因此项理由被注销的机构,注销后不得重新登记。

  在产品方面,2018年清算的产品数量占比近五成。截至2018年底,协会累计已办理清算的募基金约2.87万只,而2018年清算募基金约1.4万只,占比约49%。对此,格上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市场下行背景下,基金净值过低而面临较大被动清盘风险。

  那么,未来清盘趋势是否延续?格上研究中心认为,清盘风险正在释放,对市场流动的担忧或降低。从去年四季度表现来看,A股跌幅较大,其他资产市场相对较为稳定,在此背景下,净值在0.7以下(清盘风险高)的产品量几乎降至(去年三季度的)一半,其中既包括净值回升的产品,也包括清盘的产品。从结果上看,去年四季度资本市场流动未遭受过大冲击,且政策面利好消息频出,对资本市场起到提振作用。

  为何规模缩水严重?

  清盘产品过多直接影响到基金规模。从总规模上看,年增长率下降。截至2018年底,募基金总规模约为1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5.12%,而2017年末的增长率为40.68%。其中,证券类基金缩水多,协会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底证券类基金约3.57万只,规模约为2.24万亿元,已连续11个月下滑,较当年1月底缩水约0.37万亿元。

  为何募基金规模缩水严重?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行不佳。卿云投资总经理杨振宁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道:“募基金管理人主要是想跑赢市场,获得超额收益,所以(证券类)募的偏股型产品基本是主产品。这就意味着募的收益与市场行的高低息息相关。2018年股市表现不佳,那么募规模缩减也属正常现象。”

  “基金的净值随着市场行下跌(导致规模缩小),同时客户对市场产生悲观绪,引发赎回,再加上基金管理人的新产品发不出去,这三个方面同步进行循环,那么规模肯定就越来越小。”杨振宁进一步解释说。

  二是监管加严,致使部分不达要求的机构、产品被淘汰或清盘。募行业资深的合规风控管理人员关丁毓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道:“2017年时协会已经发文要求,募基金管理人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完成整改,即规定同一募基金管理人不可兼营多种类型的募基金管理业务,明确募基金管理人在申请登记时仅选择一类机构及业务类型进行登记,且只可备案与本机构已登记业务类型相符的募基金,不允许此前所谓的‘全牌照’、‘多牌照’募管理人的存在。”

  随着监管力度加大,“灰地带”便无处匿。关丁毓表示,此前或存在“保壳产品”,即管理人用少量资金先保住已经发行的产品,但实际上产品内部并没有真正按产品备案时的投资要素运作起来。而2018年因为自查力度加大,收到自查通知的管理人被要求提交自查报告,部分基金管理人发现自己的保壳行为不符合协会规定,或者产品到期清算后,新产品没能如期募集起来,所以导致2018年募基金规模缩水。

  “由此可见,协会的严查和整顿对整个行业已经起到震慑作用,对管理人的合规经营和其产品逐步走向正规化,起到指导意义。”关丁毓表示。

  行业步入平稳发展期

  那么,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如何?上海某家募机构副总经理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募基金未来会越来越向头部集中,越来越专业。市场目前处于相对低位,部分机构正在布局,(行业规模)缩水暂时会有,不过未来增长的可能较大。”

  确实,2018年中小募面临募资难等问题,生存力骤增。格上研究中心年报显示,近九成清盘股票产品集中在规模10亿元以下募管理人中。对此,其认为,小机构的清盘产品总量较多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小机构管理人能力参差不齐,且不少机构由于规模较小,风控管理存在不严谨;二是仍有不少小规模募管理人非常优秀,但由于成立年限过短,规模还未起来,资金持有人天然地对其品牌信任感较低,容易在出现回撤时,发生赎回踩踏,对募产品本身和资本市场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而头部机构数量持续增长。根据协会年报,2018年已登记的百亿规模募机构共有234家,同比增长47家。而2017年已登记的百亿规模募机构同比增长54家。

  此外,从规模上看,募行业增长放缓。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近3年募行业管理规模月度曲线走势渐平,尤其是2018年下半年开始,管理规模曲线逐渐接近水平线,这与2018年资本市场环境不佳有关,使得募行业增长进入放缓阶段。

  格上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募管理人数量在政策驱使下,2016年下半年骤减,后经过两年半的修复,管理人数量在2018年末逐渐恢复到2016年高水平。从数据对比来看,募总规模与管理人数量两项指标的增速差距逐渐扩大,这代表单个管理人的平均管理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说明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在整体上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说明行业跨越稚嫩期,进入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机构网站
重庆帅博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帅博代理记账有限公司(主城)  重庆小精灵代理记账有限公司(潼南区)
023-63653355  023-63653351  13368080804  13320337068
点击咨询点击咨询点击咨询点击咨询点击咨询
Add:重庆渝中区大坪莲花国际商业1-85(永辉超市楼下)
Add:重庆潼南区 隆鑫·行政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重庆帅博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http://xn--wfr722aq5k.xn--55qx5d     渝ICP备10200345号-39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4553号
本站导航 本站导航-第1页 本站导航-第2页 本站导航-第3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一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二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三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四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五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六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七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八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九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十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十一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十二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十三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十四页 本站导航-人民网资讯第一页 本站导航-人民网资讯第二页 本站导航-人民网资讯第三页 本站导航-人民网资讯第四页 本站导航-人民网资讯第五页 本站导航-人民网资讯第六页 本站导航-人民网资讯第七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一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二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三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四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五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六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七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八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九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十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十一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十二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一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二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三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四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五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六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七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八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九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十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