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核心阅读
今年一季度融资规模明显增长,广义货增速创下去年3月以来的新高。其中一季度流向企业部门的信贷融资占比达77.1%,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信贷投向结构逐渐改善优化。
货增速的回升,得益于投放带来的有效货创造,也因为在积财政政策下,减税降费促进了企业流动改善,企业投资意愿和居民消费意愿逐步改善。金融活水滋养实体经济的力度进一步增。
中国人民银行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4万亿元,其中3月份融资规模增量为2.8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8万亿元。3月末,广义货(M2)余额188.94万亿元,同比增长8.6%,创下去年3月以来的新高。
人民对融资规模增长贡献了超一半的增量,一季度人民增加5.81万亿元,同比多增9526亿元。3月人民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5777亿元,较2月有显著提升。其中,居民短期增加4292亿元,创历史新高。
、地方专项增幅较大,带动融资规模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重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认为,总体来看,3月份广义货增速、融资规模增量、新增信贷等关键数据增高,是前期货政策、减税降费等措施发挥作用的体现,同时企业需求也在逐渐恢复,金融活水滋养实体经济的力度进一步增。
从融资规模的内部结构来看,仍然是资金投放主力,其次还包括委托、信托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非标融资,企业券、股票、地方专项。
新时代证券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分析,是融资规模增长的重要来源,非标融资逐步转正,地方专项大幅增加并提前发行,都带来了融资规模的增长。
具体来看,去年相关部门整银行表外业务,清理在通道内空转的信托和委托,两项业务增速下降。央行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委托减少2278亿元,同比少减1031亿元;信托增加836亿元,同比多增109亿元,是近一年以来的单月新高,表外业务有保有,开始复苏回升。而地方专项规模则快速增长,到3月末,地方专项券余额达到7.81万亿元,同比增长40.4%。
民生银行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总体来看,3月融资规模增速逐渐企稳回升,市场流动处于合理充裕水平,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信贷有所改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下阶段,在融资规模“量”的改善况下,应更加关注政策导的通畅和“价”的合理,不断推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
信贷投向结构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改善,需求增加
3月,人民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5777亿元,较2月有显著提升。
温彬分析说,3月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新增短期和新增中长期都创下历年或近年3月增量的新高,各项数据的全面改善推动人民超预期增长。
居民方面,3月末,居民短期增加4292亿元,创月度历史新高。居民短期的主体是消费,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往往与消费的增长趋同,部分消费有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迹象,因而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明令止商业银行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消费,防止作为付流入房地产市场,一度导致消费增速下降,目前开始复苏回暖。
企业方面,3月企业新增1.07万亿元,同比多增5047亿元。其中,中长期同比多增约1960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多增约1100亿元。
企业中长期新增增长,表明企业的需求逐步回升。央行近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银行家问卷报告》显示,一季度企业总体需求指数为70.4%,比上季提高7.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需求指数为62.5%,比上季提高3.9个百分点,大中小各类型企业融资需求均提升。
信贷投向结构逐渐改善优化。“3月份通常是财政存款下放月,货投放力度加大,加之多次定向降准后,银行体系流动也相对充裕,这为信贷的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流动环境。”交通银行席经济学家连平说,一季度新增5.81万亿元人民中,2.57万亿元投向企业部门中长期,1.38万亿元投向居民部门中长期。一季度流向企业部门的信贷融资占比达到77.1%,较去年同期的61.6%大幅提升,显示出2019年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
市场流动相对充裕,金融机构配置资产的积增
3月末,M2同比增长8.6%,增速出现明显,达到13个月以来的新高。连平分析认为,3月,除信贷超预期增长因素以外,M2明显的原因是市场流动相对充裕,金融机构配置资产的积增,信用创造能力增。年初,金融机构配置券资产的积高,目前随着股市回暖,金融机构参与权益类资产的积也在增。加上今年减税降费政策正在逐步落地,财政持续发力,助推M2大幅增长。
潘向东认为,M1、M2增速同时回升,显示市场流动保持在合理充裕水平。“货增速的回升,既得益于投放带来的有效货创造,又是因为在积财政政策之下,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促进了企业流动改善,企业的投资意愿和居民的消费意愿逐步改善。此外,本月M0同比增速由-2.4%回升至3.1%,M1由2%回升至4.6%,映出企业流动正在改善。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19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