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冬日天气寒冷,冬日的气应该封。因此,《素问》专门提到了一个养的问题。冬三月养,秋三月养收,实际上就是秋冬养的互辞。《素问·四气调大论》就讨论了这方面的问题:“冬三月,此谓闭,水冰地坼,无扰乎,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素问》的这一篇讲“四气调”,四气,就是指春、夏、秋、冬之气,指生、长、收()、之气。调讲的是人的因素。人怎么在春三月适应这个生气,怎么在夏三月适应这个长气,怎么在秋三月适应这个收()气,怎么在冬三月适应这个气。这就提出了要养生、养长、养收、养。现在的人只讲一个养生,而养长、养收、养都不管了,这是很片面的。
冬三月怎么养呢?关键的一点就是“无扰乎”。
无扰乎,指的就是冬三月气已经在闭了,不要再扰它。就像我们住宾馆,睡觉的时候要启动一个“请勿扰”的按钮。睡着了,再被扰醒,会是什么滋味呢?相信大家都会有体验。那么,怎么实现这个“无扰乎”呢?上述的经文谈了四个方面。
其一,慎起居。冬三月的起居应该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三月要早一些睡,晚一些起,这是《内经》的教证。
冬天早卧晚起就是为了适应养。睡觉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的状态,冬三月要调养,睡眠的时间当然就要适当地延长。冬三月,白天的时间短,晚的时间长,都是映一个的状态,人要跟这个相应,那就必须早卧晚起。中常说天人相应,怎么个相应呢?冬日养就是相应,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相应。要讲相应,时间就很重要。天地在这个时候收,你也要在这个时候收;天地在这个时候释放,你也要在这个时候释放。落实到具体的问题上,睡觉就是收,工作劳动就是释放。现在许多人习惯晚上工作,白天睡觉,这就不相应了,就颠倒了,这个对身体肯定不利。年轻的时候也许没关系,到老了就会有感受。
其二,调志。冬三月的志应该是“使志若伏若匿,若有意,若已有得”。这里的“志”有两层意思。一是讲心志,就是心的志向,《康熙字典》云:心之所之谓志。二是讲绪,《左》里面将喜怒哀乐好称作六志。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志。这个时候的志应该“若伏若匿”,伏也好,匿也好,都指的是。所以,这个时候的志应该收一些,不要那么开放,不要那么显山露水。平常我们都劝人要开朗一些,但这个时候则应该趋于内向。“若有意”,有什么话,有什么算不要告诉别人,在心里就是了。“若已有得”,这个东西好像已经得到了,不用再到外面去寻求,可以悄然安住。总之,这个心志,这个绪,应该伏匿,不应该张扬,这样才有利于养。
其三,适寒温。冬三月要“去寒就温”。寒为冬气,寒为气。冬天,别是在北方,人们都身裹棉衣,不但戴手套帽子,还要围围巾,封闭得严严实实,这个衣着就是一个“”,将整个身体封起来了,闭起来了。这个也是相应,与冬相应,这就是养。当然,去寒就温还包括其他保温防寒的方法。
其四,节动静。冬三月应该“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泄皮肤也就是皮肤的开泄。大家知道,什么时候皮肤会开泄呢?当然是激烈活动的时候。皮肤开泄了,自然汗出,汗出多了,就会耗气伤使气亟夺。冬三月是气闭的时候,这个时候皮肤也应该相应地闭,不要做过多的开泄。这就提示冬天的运动、冬天的活动有其殊。别是喜欢运动锻炼的人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冬天的锻炼应该避免过多地开泄皮肤,应该多做静功,这样才与冬相应,有利于养。
(作者系广西中大学经典中临床研究所席教授、国家中管理局中扶流派承工作室主任)
(与安安网联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