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一季度,我市各类市场主体继续平稳增长,市场主体总量突破一百四十万户大关,达到140.09万户,比去年末增长2.32%。
一、内资市场主体发展基本况
截止3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内资市场主体139.58万户,资金总额12656.86亿元,分别比去年底增加2.32%、4.3%。其中:
1、公有及公有制控股企业38158户,比2012年底增长0.23%;注册资本(金)6261.99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4.43%。
2、民营企业300829户,比2012年底增长2.94%;注册资本(金)5581.07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4.15%。
3、个体工商户1039886户,比2012年底增长2.2%;资金数额443.27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4.53%。
4、农民专业合作社16888户,比2012年底增长3.58%;出资总额370.53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4.21%。
二、我市内资市场主体点分析
(一)不同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民营企业户数次突破三十万户。
我市公有制及公有制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公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继续呈现两种不同的发展轨迹。
从企业户数上看,公有制企业38158户,比2012年底增长0.23%;在内资企业中的比重由2012年底的11.53%下降到11.26%,减少0.2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300829户,比2012年底增长2.94%;占比由88.47%上升到88.74%,上升0.27个百分点。
从注册资本上看,公有制企业注册资本(金)为6261.99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4.43%;占内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比重由52.81%上升到52.87%,上升0.0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资本(金)为5581.07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4.15%;所占比重由47.19%下降到47.13%,减少0.06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上看,公有制企业户均资本(金)由2012年底的1575.18万元增加到1641.07万元,增长4.18%。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金)由183.37万元增加到185.52万元,增长1.17%。公有制企业的户均规模是民营企业的近9倍。
公有制企业户数基本维持稳定,注册资本(金)增速快于户数,规模持续扩大。营企业在内资企业中的占比不断增加,户均注册资本(金)略有增加。
(二)民营经济是市场主体发展的绝对主力。
在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1+3”系列政策和市工商局出台的《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帮扶政策的推动下,民营经济受到空前重视和关注,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截止3月底,全市民营市场主体数量达134.07万户,比去年底增长2.37%,占全市内资市场主体总量的96.06%,比2012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其中营企业30.08万户,注册资本(金)5581.07亿元,分别比去年底增长2.94%和4.15%,个体工商户103.99万户,比去年底增长2.2%。
1-3月,新设立民营市场主体47544户,占内资市场主体新设总数的97.83%。其中,民营企业10875户,注册资本(金)143.97亿元;个体工商户36669户,资金数额25.46亿元。新设立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312户,5000万元以上的55户,1亿元以上的22户,高达到3亿元。
市委、市及工商、税务、财政、金融等部门制定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推动效应充分显现,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第三产业成为内资市场主体投资热点
1-3月,全市共新设立各类内资市场主体48599户,资金总额236.02亿元,分别比2012年同期减少10.33%、18.66%。
新设立内资市场主体户数在三次产业中占比为3.57:9.11:87.32,第三产业占总数的八成多。行业占比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61.9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75%、制造业7.36%。
新设立内资市场主体资金数额在三次产业中占比为2.05:27.69:70.26,第三产业占总额的七成。行业占比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6.19%、制造业13.88%、房地产业12.85%。
第三主体户数的增长产业成为今年上半年投资热点,不论是还是注册资本的增量,均占绝对主导地位。(注册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