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网络图片
久坐不动者试试中足浴
【聊健康】
当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运动越来越少,别是很多脑力劳动者,由于需要长时间伏案工作,每天就如同钉在椅子上一般,除了上厕所,几乎很少起来走动。长此以往,会对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久坐不动会导致液循环不畅,尤其是足部液循环不佳,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当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用一盆热水泡泡脚,既能驱疲劳,又能舒筋活络,促进气运行,有益身体健康。如果能够采用一些中足浴的方法,还可以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中足浴是用中煎煮取汁泡脚的一种保健方法。中足浴法是以中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为原则,用不同的中煎汁足浴,具有广泛适应证。在护理过程中,按时间,按程经心施,再采用中足浴按摩的方法,既操作简便、效果显着,也经济安全,可避免很多物的不良应。别是对于久坐不动、身体较弱、疾较多的人来说,坚持中足浴是非常好的保健方式。
当然,中足浴虽好,却也并非人人适宜,对于一些心脏、低、孕妇等殊人群来说,一定要根据自身况选择,不可盲目为之。
足与健康关系很大
事实上,足与健康关系很大,且关于足部的养生研究,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内经》记载: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即足部是三经的起点,三经的终点。足掌有300多处穴位、67个射区,是的一个缩影。通过足浴和足部按摩刺激,可促使全身液循环改善,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改善内脏产生的理变化,提高机体自我防及免疫力。
中足浴法是以中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为原则。在浸泡的过程中,借助力和水的热力作用,通过皮肤毛孔吸收,经络递,可使肌体气运行通畅。脉通畅后,物随热而行,乘热吸收,经脉循环,直达所。
中认为,应用不同的中煎汁足浴,可不同的症,如头晕、头痛、失眠、耳鸣、颈椎综合征、经衰弱;慢咽炎、鼻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下肢栓闭塞脉管炎、趾甲炎、湿疹足癣、足趾变形、下肢静脉曲张;风湿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经痛;心管疾如高、低、冠心、中风后遗症、肥胖症;胃下垂、便等胃肠道疾;糖尿、脑萎缩、老年痴呆症。此外,中足浴对于美容祛斑亦有较好效。
掌握正确的方法必不可少
足浴水:泡足水一般采用自来水,有农或化肥污染则应用。因为污染的水泡足,双足在温度的作用下,毛细管会扩张,毛孔开放,皮肤容易吸收污染水质中的有害物质,危害身体健康。
足浴容器:足浴容器以木制盆为好,因木制盆热较慢,有利于保温。高度应以没过踝关节为佳,宽度则以能容纳双脚即可。如足浴容器太矮,热水浸泡的位置就低,浸泡到的下肢皮肤面积也就相对少。
足浴温度:泡足液的温度,应以能耐受为限,足浴后感觉轻松舒适的温度为适宜。一般可控制40—50摄氏度,老人和儿童不宜过高,风寒感冒,关节炎及素体畏寒怕冷的人水温在50—60摄氏度。
足浴时间:如果用于身保健,以每次30分钟为宜;用于每次45分钟为宜;用于身保健,每日1次即可。若用于,每日2次。
液准备:将准备好的中先用2000毫升冷水浸泡,武火煎煮40分钟,文火煎至1000毫升,取汁后再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将2份汁放在盆中浸泡双足。在足浴过程中,可配合足部按摩,如脚趾、足背、足跟、脚掌、小腿前后及足三里、承山、涌泉等穴,而后按摩相应放射区。
中足浴的注意事项
泡足前必须用肥皂清除污垢,忌用碱大的洗衣肥皂,选用碱小或不含碱的香皂或沐浴液,以免过分洗去皮脂而引起皮肤干燥。
泡足过程中,若液冷却,应加热后再用。需要调的是,饭后不能立即进行足浴,以免影响消化。由于足浴可加胃肠蠕动,为保证足浴的时间,足浴前应排尽大小便。
进行泡足的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不要直接吹风,好配以柔和的灯光和音乐,让者心旷怡,精放松。水温保持温热,太冷易引起感冒等不适,太热会烫伤皮肤,尤其是糖尿者,浸泡水温更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及足部外伤者,则不宜足浴。足部皮肤皲裂者,水温也不宜太高,泡洗后尽快擦干,再涂上凡士林等润肤露。
在冬季足浴,应在膝盖上加盖毛巾或被子保暖。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注意足部保暖。在足浴过程中,应加观察,注意者志、面、汗出等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如有需要,应尽早到正规机构寻求帮助。
【延伸阅读】
中足浴小妙方
睡眠障碍:
丹参30克,石决明30克,磁石30克,牡蛎30克,茯15克,交藤15克,肉桂15克,合欢皮15克,香附15克。出盆后用干毛巾轻快地搓擦按摩脚趾和掌心,其眠助睡效果会更佳。
筋健骨:
骨碎补20克,仙鹤草20克,续断30克,伸筋草20克,羌活15克,红花8克,透骨草15克。
养生足浴方:
当归15克,芪20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泽兰10克,生地10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细辛6克,酸枣仁15克,艾叶10克。
降足浴方:
罗布麻叶15克,杜仲6克,牡蛎15克,交藤10克,吴茱萸10克。
中风后手足拘挛:
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各15克。
双足水肿:
楠木、桐木各适量。
以上小妙方均可根据者辨证分型,适量加减或相互配合使用。(作者:王营营,系北京小汤山康复院护理中心住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