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一是强部署,方案制定“实”。印发《渝中区生态环境局纠治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问题工作方案》,梳理政策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行政执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重污染天气应对等4个方面风险点并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要求,落实责任领导、责任科室,确保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二是聚合力,问题排查“全”。畅通24小时群众环境信访投诉热线,落实领导下访接访制度,设置信访举报箱,召开企业沟通会,广泛征集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问题线索。会同各街道围绕风险点深入开展自查自纠,针对自查发现的“要求汽修企业按季度更换活性炭”一刀切问题,立行立改,组织有技术、有专家、有设备的三方专业公司对汽修企业逐一开展体检式执法帮扶,排查分析活性炭实际使用情况并据实提出更换意见,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
三是保民生,执法监管“柔”。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充分考虑排污企业违法情形及实际经营困难,对符合规定的16家单位依法按程序作出“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约谈、培训相关企业70余家次,发出帮扶指导意见书和限期改正通知书90余份,并指导完成整改,获得企业一致好评,收到锦旗2面。近四年市对区社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测评均达到93%以上。
四是促改革,尾气治理“精”。在全国率先启动内河在用船舶尾气污染治理试点工作,“一船一策”对7艘“两江游”客船针对性制定尾气治理方案,并组织专家充分论证,通过加装不同规模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后处理装置,对船舶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治理。治理后,氮氧化物综合削减率90%以上,达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入选全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暨美丽重庆建设典型案例、全市“治气”攻坚战第一批典型案例,获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