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近日,涪陵一消费者花3.99元网购磨刀器,到手后发现根本不能用,和当年买的十多元的磨刀器有天壤之别。虽然有关部门和专家发出的消费警示很多,但是当下商家促销手段层出不穷,不少消费者还是盲目下单,落入消费陷阱。在此特别警示:莫贪小便宜,才能避开消费“坑多多”。
贪小便宜、逐利是个人取向也是社会心理。不良商家就利用人们这一点精心设置各种消费陷阱:“免费试用”——商家利用“免费”吸引消费者,实际通过隐藏条款或自动续费获利;“限时折扣”——商家利用“限时折扣”制造紧迫感,诱导消费者冲动消费,商品可能虚标原价或质量不佳;“买一送一”——消费者购买后发现赠送商品为滞销品或瑕疵品,甚至需额外支付费用;“抽奖活动”——抽奖奖品价值低,消费者为参与活动过度消费;“预付卡优惠”——利用预付卡优惠吸引消费者,但商家可能卷款跑路,消费者蒙受损失;“秒杀活动”——利用“秒杀”吸引消费者,实际商品质量差或根本无法购买……这些陷阱的共同点是通过“低价”“免费”等噱头,制造价格幻觉,吸引消费者,实际隐藏额外费用或提供低质量商品。不少消费者为了占小便宜,可能会忽视商品的质量、售后服务等重要因素,很容易陷入商家的欺诈陷阱,导致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为了避免掉入消费陷阱,消费者需树立理性消费观念,特别是要摒弃“贪小便宜”的心理。要学会辨别营销套路与话术,不盲目追求低价,追逐潮流,更不能攀比消费,要注重商品的实际价值和使用需求,做出正确决策。另一方面,消费者要主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家营销行为的规范,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贪为恶之首。让我们共同努力,抑制贪欲,消费者理性消费、商家诚信经营,营造健康、可持续的消费生态,构建和谐的消费关系,实现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涪陵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