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涪陵区义和街道华东村村民收割再生稻 记者 夏雷 摄
目前,涪陵区上万亩再生稻陆续开镰,喜迎丰收。得益于优良品种的推广,平均亩产有望超过300公斤。
在涪陵区义和街道华东村一组,黄澄澄的稻谷颗粒饱满,压弯了谷穗,一阵微风拂过,掀起层层稻浪。75岁的村民奚一言和老伴正在自家的稻田忙着收割再生稻。“我的头季稻谷亩产有1200斤,二季再生稻亩产有900多斤,加起来亩产有2100多斤。”奚一言边割谷子边拉起家常。
奚一言告诉记者,自家今年的稻谷能够获得高产,主要是得益于农技人员的全程技术指导,以及使用了优良的稻谷品种。
再生稻是一种特殊的水稻种植方式,就是选取再生能力强的杂交稻品种,利用头季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腋芽,经过适当的栽培管理萌发稻穗,再收获一季的稻作模式,相当于一次种植两次收割,不仅减少了播种、育秧、栽插、整地等环节,而且还具有米质优、投入少、效益高等特点。
虽然今年干旱的气候对再生稻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在农业技术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全程技术指导和灌溉保证下,涪陵区今年发展种植了上万亩优质再生稻,根据测算平均亩产有望超过300公斤。
涪陵区农技专家黄久龄介绍:“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再生稻种植面积,把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同时,大力推广发展稻稻油种植模式,实现稻田一年三熟,增加粮食和油菜籽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记者 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