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技术人员将乌桕籽装载到飞播无人机上
4月23日,涪陵区林业局运用无人机低空随飞技术,在乌江涪陵段东岸武陵山乡金子山峡谷开展飞播造林作业,精准化提升乌江峡谷森林绿化水平。
“嗡嗡嗡……”随着无人机螺旋桨加速旋转,70公斤乌桕籽(乌桕树种子)被运送至距离地面近20米的设定地点。在云雾缭绕的乌江峡谷上,只见播撒仓口自动打开,乌桕籽如水雾般均匀播撒。
本次执行飞播造林的无人机是目前农用无人机载重量最大的型号。该无人机采用RTK(实时动态测量)航测制订飞播作业方案,通过智能终端一键起飞,能够按照既定航境、航线、航高、航速和出籽量全自动执行飞播作业。
“全自主飞行的无人机飞播造林完全不受大雾影响,对比人工目视遥控和视图层控制,安全性和效率都有很大优势。”林业高级工程师、涪陵区林业局飞播造林技术负责人李波说。
武陵山乡金子山村乌江峡谷潜在石漠化地区属千里乌江峡谷森林生态地带,地势起伏大,土壤稀薄贫瘠,植被覆盖差,结构单一,群落稳定性低。采取人工植苗措施改造林分,不仅难度大、成本高,还会扰动影响既有生境生态。乌桕树作为本土优良彩叶油料树种,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耐旱、抗风、抗盐等特点,且树冠整齐,叶形秀丽,秋叶经霜如火。种植乌桕树有利于改善乌江峡谷林地植物结构和森林季相林相,提升千里乌江画廊自然景观。
本次无人机飞播造林将撒下乌桕籽860公斤,约600万颗,用于改造1540亩低质低效林。经检疫检验合格的乌桕种子通过规范化选种、浸种、脱蜡、催种、消毒和驱避害处理,按照400克每亩播撒用量设计,无人机一次飞行能在人工难以到达的峡谷困难地精准播撒种子近50亩,预计2天可完成1540亩的飞播造林任务。
涪陵区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对2024年飞播区域造林效果进行五年的跟踪监测和封育管护,积极探索峡谷森林生态修复的新方法、新模式。通过运用无人机低空精准飞播造林技术,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不断增厚涪陵绿色本底,助力美丽重庆建设。(文/记者 曾敬 田昊鹰 图/记者 曾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