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同乡,同学,同革命,同年同月生,同甘共苦。这些巧合挺戏剧性的,这就是缘分。”87岁的朱卓明谈到夫人裘佩珍,眼里藏不住笑意。
原重庆市大渡口区税务局离休干部裘佩珍和丈夫朱卓明都出生于1932年,祖籍浙江,出生于上海,如今定居重庆将近70年。几十年来,他们互相扶持,休戚与共。
共同的革命理想
“他跟我结婚时只有七双破袜子。他自己没有钱,又是一个孝子,那时候工资很低,他把工资都寄回他母亲那里。”裘佩珍笑着看向朱卓明,时光的印记烙在眼角。
裘佩珍说,二人的结合源于共同的革命理想。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中央指示进军大西南,组织进步青年成立西南服务团干部大队。同是16岁的裘佩珍和朱卓明报名参加了西南服务团。
“当时,服务团要填写分配工作志愿,我写的是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裘佩珍对自己的选择印象深刻。于是,在西南服务团出发整整3个月后,朱卓明和裘佩珍一同被分到重庆农村,同住在农家,与农户同吃同劳动。从小生活优越的裘佩珍在雨后农村的田坎上,摔了不少跤。1959年,两个人结为伴侣,从此相伴走过60年的春夏秋冬。
“她和我出生在同一个年代,经历了民族危亡。我们都爱党、爱我们的祖国,不管有什么样的困难,甚至是挫折,我们的信念永远不变。”朱卓明说。
工作上的惺惺相惜
在朱卓明的眼里,裘佩珍是闪闪发光的。他说,能紧密联系群众是她的一大优点。
1975年,裘佩珍被分配到大渡口区税务局,任党组书记兼机关支部书记、局长。为了深入了解情况,她晚上去各家各户走访、调研。全面掌握情况后,积极发展党员,提拔中层干部,促进整个机关团结一致。
接着,裘佩珍开始抓税收任务。她号召税务干部到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难题,注重涵养税源,促进税收收入增长。裘佩珍在选人用人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有一次,一个科长因为意见不一致与她争吵,裘佩珍非但没有计较,最后还因为这位科长工作出色而提拔了他。
“她能够联系群众,倾听大家的意见,并且办事公道,没有私念。”朱卓明这样评价裘佩珍,“我认为这是她很强的一个地方,说明她这个领导正派,她能够分出良莠来,能够扬长避短地使用干部,不拘一格选人才。”
朱卓明曾任大渡口区区长。说起税务局对区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支持赞不绝口:“在市政建设方面,我们区一直排在全市前列,其中有他们税务局的功劳。”
60年相知相守
裘佩珍和朱卓明的生日只差两天,于是他们俩就取中间一天过生日。60年的风风雨雨,他们早已习惯彼此的生活状态,谁也离不开谁。
裘佩珍非常勤俭,朱卓明很多衣服,都是她缝补的。领子烂了就翻个面,翻个面又坏了,干脆就把领子拆了,汗衫、袜子也是补了又补。“我经常跟她开玩笑,你补袜子、补衣服的手艺越来越好了。”朱卓明笑着说,“我觉得勤俭是非常可贵的优点。勤俭就能产生廉洁,廉洁就能产生威望。一个人勤俭了就不会有贪心,不容易产生贪心。”
朱卓明和裘佩珍有三个孩子,裘佩珍在大渡口区税务局当领导的时候,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忙于工作,她老觉得时间不够。“她很不容易!过去,我们在机关的时间很少的,经常要下基层。我下乡的时候,孩子基本上都由她照顾。”妻子的艰辛朱卓明都记在了心里。
结婚60年,朱卓明和裘佩珍夫妇俩很恩爱,几个子女也很孝顺。裘佩珍笑着说:“我们吵架不到5分钟就吵完了,吵不起来,各自性格决定的。”
“我们既然在一起,就要不离不弃。”朱卓明用一生诠释他说过的话。
婚姻似茶,半生回甘。裘佩珍与朱卓明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他们的生活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却有着如茶水般的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