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点击图片查看↑
央视网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2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的70年以来,中国人口总量由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人口素质显著提升。在人口红利因素逐渐减弱的同时,由人口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提升带来的“人才红利”正在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大活力。
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总人口由1949年的5.4亿人发展到2018年的近14亿人,年均增长率约为1.4%;人均预期寿由1949年的35岁达到2018年的77岁。
7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卫生水平提高和国家人口政策的变化,中国人口在生产类型发生两次转变,先后经历了由高率、高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向高率、低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度型阶段,再向低率、低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转变。
报告指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0-14岁人口比重达到22.9%;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2018年,中国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0-14岁人口比重降至16.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加大保障和公共服务力,减弱人口红利是进入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
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中国适时调整生育政策,2013年11月启动实施一方是生子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生育政策。2015年10月,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和2017年,中国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和1723万人,政策效果显著。
报告分析,随着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成为长期趋势,但劳动力资源绝对量依然庞大。2018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为8.97亿人,保持近9亿人的规模,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完成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转变。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国战略的实施,劳动年龄人口的知识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由人口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提升带来的“人才红利”,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