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暑过后,28岁的香港青年袁梓朗离自己的生梦又近了一步。这几天,他已经返回母校广州中大学(以下简称“广中”),即将开始研究生三年级课程的学习,可他心里还总牵挂着期实习时每天面对的那些。
当一名好中,是袁梓朗从小埋在心里的梦想。袁梓朗的舅公曾师从广中国大师邓铁涛,受长辈的影响,他在香港从小就接触统文化,学过国画、练过毛笔字,也在潜移默化中上了中。读中学时,父亲想让他和哥哥一样学工科,但他下定决心要学中。由于香港没有一所真正的中院,他一心想到内地求学,而广中则是他的选。
通过内地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及港澳台地区本科生(以下简称“联招”),袁梓朗考上了广中。从大一到研三,袁梓朗在广中度过了人生美好的青春岁月。
截至今年6月,像袁梓朗一样在广中求学的香港学子已有1014人。而像广州中大学这样具有联招资格的院校,中国内地有336所,其中有百余所高校是“双一流”建设高校,还有支撑区域发展的优质学校。目前已有1.57万名香港青年在这些内地高校求学。
在广中刚上完大一的香港冯卓豪,经历了一个难忘的暑。广中连续4年开展“期不烊计划”,给提供期实习机会。
冯卓豪的专业是中学,偏向针灸推拿方向,他希望能增加临床经验。他报名参加了“期不烊计划”。在跟随名卢寿如行的过程中,冯卓豪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让他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大精。他明白,“学先要有父母心,除了术精湛外,还要有高尚的品格”。
几乎每到期都会在内地院实习的袁梓朗,虽然还是,但已经有了一名中的气质。他告诉记者,自己还会考博士,而且会选择在内地发展,“我的女朋友就是我现在的研二学妹,她是内地人,以后我们准备在东莞买房定居”。
在广中,像袁梓朗一样有意向在内地从业的香港学子也越来越多。今年,报名参加内地生执业资格的香港考生,比往年多了一倍。
对青年来说,未来是值得期待的。对正在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就读土木工程专业的香港谢彬华来说,这里是一个能够给香港学子更多机会、更多关注的地方。
“我们作为本科生,能够加入研究生的课题组,收获满满。”一见到记者,谢彬华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在暨南大学的经历。
2018年6月,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港澳台侨“未来工程师”国际CDIO培养计划启动,入选均有机会和舞台更好地提升自己。谢彬华加入了硕士阶段的课题攻坚团队。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在工程建模中如何提前预安全的领域,意外地发现自己对这一方向有浓厚的兴趣。
“内地建筑行业有市场、有前景,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大有可为,”谢彬华来到暨南大学后才开始慢慢了解内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感觉和我们以前对内地的印象太不一样了。”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后要留在内地发展,全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
让谢彬华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内地旅行,“我发现以前对中国历史的了解还是太片面了”。那次他去了革圣地延安,参观了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家战斗、生活的地方。回来后他上了一期“暨南青年说”的节目,感同身受地告诉同学自己的所见所想——“做人不能忘本,老一辈的员为现在的美好生活付出的汗水是不能忘的,青年应该多了解国;青年除了专业学习,还要重视对人格品质的培养……”
8月29日,广州中大学通过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向香港学子发出邀请——热烈欢迎青年学子返校、就读广中。
在内地高校,很多在校大通过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发声。北京师范大学的陈瑞清说:“暑即将结束,身边的同学也陆陆续续回到北京准备开学,希望在香港的同学也能够按时回到学校,继续美好的校园生活”。中央财经大学的师梦娇说:“想念学校香味俱全的麻辣香锅吗?想念朝夕相处的室友吗?香港的同学们快回来上课吧!我们想你们了!”
华东政法大学的唐顺磊告诉记者,他身边有很多来自香港的同学,他想跟这些同学们说,“无论你在哪,祖国是你坚的后盾,学校永远向你敞开怀抱。所以,我在华政等着你们一起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