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智库答问·学习贯彻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
本期嘉宾:
中国科学院政学研究所所长 张树华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陈家刚
北京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聘教授 燕继荣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聘教授 郁建兴
经过多年理,云南大理洱海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清澈的湖水与苍山、蓝天浑然一体。翟慧勇摄/光明图片
1.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可靠管用
光明智库: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调,中国主义制度是和人民在长期实践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理体系和理能力是中国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您看来,设计、发展、完善中国主义制度,需要注重哪些问题?
张树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奋斗史,也是中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立自主索主义现代化道路,逐步确立、完善和发展中国主义的制度演进史。
张树华 郭红松绘
制度是关系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制度,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相适应。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我们国理政的根本,就是坚持中国的领导和主义制度。
陈家刚: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行得通,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调:“中国主义制度和国家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理体系。”推动中国主义制度更加完善,要坚持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出发,从自身国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承、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经验,还要把握现实的要求、解决现实的问题、谋划未来的发展。
陈家刚 郭红松绘
燕继荣:我国国家理体系和理能力是中国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于寻求科学合理高效的制度安排,保证国家在繁荣发展的轨道上运转。为此,需要构建富有活力、务实高效的理体系。而构建理体系的关键在于制度供给,也就是定规则、定规章、定规矩,为行为自由提供边界。
燕继荣 郭红松绘
2.融通“制”与“”,既要“建起来”,又要“转起来”
光明智库: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是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理效能的前提与基础。实现制度优势向理效能转化,有哪些重点工作要做?
张树华:推进国家理体系和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和改善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主义的政优势,也是实现“中国之”大的政优势。
浙江湖州长兴县,员志愿者在清理河道垃圾。谭云俸摄/光明图片
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于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的领导制度体系,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的制度。二是完善坚定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三是健全的全面领导制度。四是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五是健全提高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六是完善全面从严制度。上述制度是构成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本要素,必须全面建设好、始终坚持好、不断完善和发展好。
陈家刚:当前,要用好制度的存量资源,推动存量改革。要充分利用既有制度优势,将“沉淀的”“文本的”制度规范用好,通过具体的体制机制和程序设计,使“建起来”的制度在实践中“转起来”。
坚持和完善中国主义制度,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点。要不断推进主义民主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发挥中国主义政制度的优越,为和国家兴旺发达、长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郁建兴:进一步突出制度优势,需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巩固制度优势、化制度执行、补齐制度短板。
郁建兴 郭红松绘
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制度优势。比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坚持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的科学理论,保持政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主义方向前进。对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理体系具有的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好。
化制度执行。监察和督查是化制度执行的一种方式,还包括正向的法保障、德引领等。
补齐制度短板。改革开放40余年,与我们在市场经济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相比,建设与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制度建设等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在理领域补齐制度短板,做好顶层设计。
上海浦区丰裕里进行“街区更新”,多幅艺术画作将红砖弄堂装扮一新。王冈摄/光明图片
3.激发制度潜能,使好的政策开花结果、落地落实
光明智库:推进国家理体系和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系统理、依法理、综合理、源头理。在您看来,应如何抓好这几项理,使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应”?
陈家刚:实现系统理,就要做好制度建构的系统化、体系化,形成主干制度、骨干制度、支撑制度、辅助制度等结构理基础和前提。依法理,是要遵守理的制度规则,在实践中形成规则意识,取得公平公正的理绩效。综合理,则是要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理路径,在经济发展实践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的理举措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加以协调,实现整体改进。源头理,重点在于从现象看本质、从问题找根源,要坚持标本兼。
郁建兴:当前,要使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必须树立全域、系统的理理念,把完善国家理体系、提升国家理能力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制度,是破题之、理之基;理是运转之效、制度之能。要惕将理体系、理能力和理效能割裂开来的认识和做法。比如,基层理需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标准化体系,但这是手段而非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手段与工具,实现理规范有序,让充满活力。理体系主要是指制度与机制建设,不仅包括物理平台,更重要的是、市场、、个人等主体合作共的体制机制。
张树华:将制度优势转变为理效能,光有物理上的组合还不够,还要发生“化学应”。制度自信就是“化学应”的化。我们要不断增制度自信,加制度理论研究和宣教育,引导全全充分认识中国主义制度的本质征和优越,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使好政策开花结果、落地落实。
4.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须良互动
光明智库:如何以理水平和效能的提升,促进制度进一步成熟定型、完善巩固?
燕继荣:一个国家的制度体系通常是在重大历史变动中形成,经过长期的实践,在不断调试和改革中逐渐巩固,并通过法、法律、规章等形式固定下来。各国实行的制度无论在名义还是在组织方式上都各有,这些是由各国国决定的。制度设计和发展完善所追求的是有效和适应,推进国家理体系和理能力现代化,目的就是发挥制度高效、协调、持续的优势,逐渐完善体制,补齐短板,使既有的制度成熟定型。
郁建兴:促进制度进一步成熟定型,关键在于推进政策在基层落地,以实践检验和改进制度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改革成为铸就中国奇迹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别是的十八大以来,以局部试验为样本,将成功经验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并在全国推广,一直是地方理与创新领域的重要机制。地方创新既是对顶层设计的落地落实,是提升地方理水平和效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在顶层设计的框架内不断改进并终上升定型为新的、更加成熟完善的国家制度的过程。提升国家理水平和理效能,要做到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良互动。
陈家刚:制度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一项成熟定型的制度,一定是具有广泛认同基础的制度。要推进制度创新,使新出现的关系能在制度规范下运行。这就需要注意保持四个平衡:一是制度规模与制度绩效的平衡。多少制度合适、多大规模的制度恰当,要结合实际、根据制度绩效来衡量;二是制度措施与制度目标的平衡。措施是为了实现目标,有利于推动目标落实的制度设计才是合理的、科学的,要避免制度设计过程中偏离目标的做法;三是制度约束与制度激励的平衡。制度有制约功能,也应有激励取向,全面深化改革尤其需要激发动力和潜能的制度设计;四是制度制定与广泛参与的平衡。制度只有与制度对象建立关联,才能使其遵守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制度效能、保持制度的权威和持续。
张树华:开辟“中国之”新境界,就要坚持中国领导这个大优势毫不动摇。当前,要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突出理效能,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下的改革“空转”。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加相关机构配合联动,下决心破除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使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这样才能发挥制度大的效用,才能使人民有获得感、发展有激励感,我们的制度也才能更加巩固。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王斯敏、蒋新、成亚倩,光明智库副研究员焦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