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蒋肖斌)8月15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我从长安来——邢庆仁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分为“俯仰大地”“点亮家园”“立在长安”3个部分,展出邢庆仁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手稿等共59件。这也是邢庆仁从艺30多年来,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
邢庆仁,1960年于陕西省大荔县北社村,1986年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我的画生发于故乡,故乡是我坚守的理由,虽然故乡老了,根还在,我还有真爱渴望。我细心观察过,杨树生长的声音像受惊下的风,朝着天空呐喊,这种声音只能在西北、在长安,别的地方兜不住,也吼不起。”
1989年,邢庆仁创作的《玫瑰回忆》获得“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当时正值中国现代艺术勃兴之时,很多艺术家都在思考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语言和形式。邢庆仁同样是一位对西方现代艺术张开臂膀的人,但他心底更清楚,深入现实生活之中是他的艺术创作迸发无限生活力的不竭之源。
玫瑰回忆180cm×166cm1989 中国美术馆
30多年,邢庆仁和老乡们一起生活,不改乡音,听他们说话、和他们聊天,画他们的生活,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其作品也被学界称为“乡土表现主义”与“幻现实主义”结合的代表。在邢庆仁看来,俯仰大地、点亮家园和立在长安,是对自身艺术思想的准确写照。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邢庆仁的内心深处受到20世纪“乡土文学”和“伤痕文学”思潮的影响和启发:他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邢庆仁将本次画展的题目自拟为“我从长安来!”这是他回顾和概括自己近40年创作生涯的由衷之言,是他对自身艺术思想和文化意识贴切的表述。
作为一位在陕西的艺术家,他满怀赤子之心,用手中的画笔描绘这片古老而丰饶土地上的历史与人文,表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的坚韧。
“俯仰大地”是基石,乡土表现是邢庆仁多年来主要创作的方向。这些绘画用笔苍劲、调深沉,所有的人物都迹在画面的调之中,呈现出“吾土吾民”的精旨归。
塞上193cm×273cm 纸本水墨设 2009
在展览中,既有《狮子吼》《柳林》等注重表现笔墨的绘画,亦有《古道》《龙上》《河边》《月亮的话》《塞上》《过兰州》《坐在一起的人们》等更注重图像的绘画。在这些绘画中,我们也能够清晰地看到和感受到渭北高原上农人的生活,他们属于这块土地,他们的身体就是从这块土地中生长出来的。邢庆仁的身体也是这块土地的一部分。
“点亮家园”是祈愿,是邢庆仁为无名者的生赞歌。《春天》《收春图》《桃花春》和“写生”系列中,饱含的是对生的热切的希冀之。邢庆仁时常到渭北高原上写生,尤其是春天的景物,在高原上看见盛开的桃花前的美丽的女人们,令其感到生的跃动,欢欣鼓舞。
写生No.345cm×39cm 纸本水墨设 2019
“立在长安”是坚守,邢庆仁对于生的一切体验,都是这块土地的历史和现实给予的。邢庆仁在创作上主张顺应内心,以展览中《霸王》《长安》《十八会》《沃土》《沣浴》《紫》为代表,呈现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超现实主义的视觉景观。
霸王265cm×170cm 纸本水墨设 2009
霸王之所以成为邢庆仁绘画中的主要形象,还在于秦腔《霸王别姬》中的霸王象征着一种历史和人生的悲剧。而秦腔艺术的朴实、粗犷和豪放,使霸王的悲剧意味就更为烈。在《霸王》中,邢庆仁将戏曲中的霸王构设在一群渭北高原上的农人之间,以至于这些绘画带有烈的幻现实主义。
就像邢庆仁在为展览撰写的文章《我想说的话》中所谈到的,“画画是人内心的白,只有画出自己才能点亮人”“人什么时候开始过日子不躲不,在真实中找到自己,才有意义,因为,真是一切艺术的骨肉灵”。
展览呈现在4号展厅,持续至8月25日(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