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剑平)“中断近千年的越窑青瓷窑火重新起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人孙迈华向来访媒体记者自豪地说出了这句话。
8月5日至6日,浙江省宁波市文旅融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在慈溪市的越窑青瓷研究基地,采访团见到了这位“非遗”承大师,观看了高岭土变成青瓷的工艺流程。
据考证,上林湖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年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时期,在北宋末期停烧。作为“海上陶瓷之路”的起航点之一,“瓷”曾是中国瓷器技艺史的一个高峰。
2001年,瓷器工艺人孙迈华在慈溪上林湖畔潜心钻研越窑青瓷“复活”工艺,担当重新点燃窑火的任务。经过几个月的瓷土采集、瓷釉实验,和几十次的试烧,孙迈华终于成功烧制出越窑青瓷,随后,慈溪市成立越窑青瓷研究所,不断研究和恢复青瓷古工艺。
孙迈华、孙威父子翻阅大量关于越窑青瓷的书籍资料,经常跑到越窑遗址上捡碎片、找瓷土,再把、、红高岭土按不同的比例搭配,复试验。2010年的一天,父子俩终于领悟和掌握了窑火温度和火候控制技术,从而突破了困扰多年的技术瓶颈。
同时,在研究越窑青瓷历代的工艺征和技术水平过程中,孙迈华还收购不少流在民间的代表器具,创新变成越窑青瓷的新元素。
十年辛苦付出终于有了回报,2011年,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孙迈华、孙威父子成为越窑“非遗”承人,为了恢复已沉寂近千年的越窑青瓷,他们不懈努力,致力于公益展示,给青少年上陶瓷文化和制作课。
越窑青瓷的“复活”是文旅融合的实践。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产业发展处(非遗处)调研员邝菁琛介绍,目前,该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25项、省级96项,国家级代表承人15位、省级78位;国家级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5个、省级12个;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象山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教学基地、宣展示基地、生产保护基地、高校非遗研究基地等5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镇(实验)7个。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成员、副局长张菊琴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了旅游的品位,丰富了旅游的业态,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方位、高水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与旅游的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承发展能力也得到了加。
在宁波“非遗”保护承人,旅游文化专家座谈会上,张菊琴说,要谨慎处理旅游融合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保护的关系,深入挖掘习“非遗”的内涵,尊重和保护“非遗”承人群的合法利益,完善多元参与与“非遗”保护的机制,鼓励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遗”保护承,形成各个层面积参与、保护宣工作的氛围。
(文化副刊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