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猪生产恢复目标,即今年要尽快遏制生猪存栏下滑势头,确保年底前止跌回升,确保明年元旦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猪肉市场供应基本稳定;确保2020年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
资料图:民众购买猪肉。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方案称,在市场拉动和政策推动下,生猪生产已出现止降回升的积变化,但恢复生产发展保障市场供给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任务十分艰巨。当前先是把生猪生产抓上去,确保各项既定目标如期实现。
方案中关于行动目标对产销平衡总体要求为:东北、淮海、中南地区(辽宁、吉林、龙江、河北、安徽、河南、山东、江西、湖南、湖北、广西)为生猪及产品调出区,要为全国稳产保供大局作出贡献,实现稳产增产;东南沿海地区(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为主销区,自给率要达到并保持在70%左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要通过跨区合作建立养殖基地等方式保证掌控猪源达到消费需求的70%;西南、西北等地区(内蒙古、山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为产销平衡区,要确保做到基本自给。各地要分解任务到县(市、区、旗),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此外,方案还提出十余项重点任务:
——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项目。督促各地抓紧落实2019年项目资金,指导养殖场户尽快开工建设;及时下达2020年项目资金,加快项目执行进度,尽快形成实际产能。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指导地方对生猪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实行应补尽补。
——保障养殖用地。配合自然资源部门落实生猪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政策,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简化用地程序,提高用地取得效率。
——落实财政支持项目。用好生猪调出大县励资金,支持生猪生产发展、动物疫防控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非洲猪瘟制扑补助经费,县市要加快补助资金拨付进度,在三个月内将补助资金给付到位。
——加大金融保险支持。总结推广押试点经验。督促地方细化落实种猪场、规模猪场流动资金和建设资金临时贴息政策,及时兑付贴息资金。扩大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覆盖面,配合银保监部门进一步落实生猪政策保险,降低养殖风险。
——继续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三年内再创建120家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标准化示范场,总结推广典型模式,辐射带动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升。
——帮扶中小养殖户恢复生产。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9省(市)各选择1—2个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地级市,推动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与地方对接,通过“公司+农户”、托管租赁、入股加盟等方式,对中小养殖户实行包片帮扶,带动有能力有意愿的中小养殖户增养补栏。
——开展养区清理工作。配合生态环境部,督促地方全面清理超范围划定的养区,确保今年12月底前完成。对着环保名义搞“无猪市”“无猪县”的,一律责令整改。
——推进养殖项目环评“放管服”改革。对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建设,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建设单位提交承诺书和环评报告的,可以不经过开工前的评估审查,直接作出审批决定。
——加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防控。督促各地继续抓好监测排查、清洗消、调运监管、用餐厨废弃物等现行有效防控措施。加快推进分区防控,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建设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立完善动物防疫风险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修改完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严格按照应急实施方案要求,及时规范处置新发疫,及时兑付非洲猪瘟制扑补助。
——实养殖场户防疫主体责任。督促养殖场户落实物理隔离、化学消、生物免疫等综合措施,实施养殖场动物疫净化工程。支持第三方检测监测和养殖加工企业自检,发展专业化化动物防疫服务组织。
——规范疫报告。化政策宣,鼓励养殖场户开展非洲猪瘟自检并及时报告异常况。各地一旦发现疑似疫,必须第一时间规范报告。对故意迟报、瞒报、谎报尤其是阻碍他人报告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相关责任人。设立非洲猪瘟疫有举报热线,畅通疫举报渠道,严格疫举报核查,公众举报非洲猪瘟疫以及违非洲猪瘟相关防控规定形的线索,经查证举报属实的,给予相应励。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督促地方抓紧完善省市两级动物防疫行政机构,加市县兽实验室技术支持能力,开展基层动物防疫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三权归县、服务在乡”的管理机制设置乡镇或区域畜牧兽站,通过“以钱养事”等机制配备乡村防疫人员,化疫处置应急队伍建设,尽快补齐防疫机构体系和人员队伍等短板。在畜牧养殖大县实行防疫人员聘计划,聘动物防疫人员1万人左右。
——加快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落实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政策,推广整县理典型模式,通畜禽粪污终端产品利用渠道。完善化服务机制,采取分收集、集中处理或就近直接还田利用等方式,解决中小养户粪污处理问题。到2020年底,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化猪无害化处理。健全猪无害化处理体系,全面推进专业化集中处理,优化无害化处理企业布局,及时足额落实补助资金,支持无害化处理企业提升收集、转运、处理各环节生物安全水平,确保无害化处理企业可持续运行。
——规范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发展。优化主产区生猪屠宰产能布局,支持优势屠宰产能向东北、淮海和中南部分省区养殖集中区域转移,实现与养殖布局相匹配。在现有5005家生猪屠宰企业基础上,继续整顿清理小型屠宰场点。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2020年创建100家标准化示范企业。不定期开展监督抽查,确保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和官方兽派驻制度成为常态。
——加科技支撑与指导服务。加大非洲猪瘟疫苗科研攻关力度。开展非洲猪瘟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大型养殖企业有效防控模式。实施生猪良种补贴,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发挥畜牧兽技术支撑机构、行业协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优势,通过培训讲座和入户指导等方式,推广生猪疫防控、节本增效实用技术。
——促进产销对接。推动主销区提高生猪自给率,在提升本地生猪产能基础上,到有条件地区协作建立生猪养殖基地,采取“厂场挂钩,定向供应”等方式,增生猪供应保障能力。依托直联直报平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系统、生猪屠宰统计监测系统,保障种猪和仔猪有序调运,支持生猪及其产品“点对点”调运,促进生猪及产品有序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