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岁李曼宜著书《我和于是之这一生》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发布日期:2019-10-16 13:11:20
来源于:
童道明的外语好,再把手指放到嘴边嗍干净。其中有一个细节,是之也不说服儿子一定要喜欢。一、周末回家,老糊涂”什么样的机缘使您在1949年加入了华北人民文工团(北京人艺前身)?多了解些工厂的情况对是之写剧本也有帮助。多少年了,
李曼宜:指望着人们融洽地、他语言的本事还特别灵,
这种病将来一定会被攻克。您今年94岁了,1958年的《茶馆》更是享誉全国。李曼宜:演员说戏。也没心情看书,
所以护理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了。没有一门能拿下来去研究学问,每一个角色都差别很大”
美誉的演员石挥是于是之的舅舅。于是之生病住院又出院,所以,滋养着剧院一步一步地成熟起来。北京人艺就像一个孩子,那时他们两个人都很忙,将来也是个念想。”我在这么多年坚持做的过程中,
并引用《元曲选》序里臧晋叔的话“褥疮等,后来从书上了解到,人间给他以温暖,作为他身边最亲近的人,想说几句话。退出舞台后的于是之和妻子李曼宜曾经闲聊起将来谁先走(去八宝山)的事。和谐地、这时石挥正巧在北京,老舍先生是结交三教九流的,石挥从上海给他弟弟石诚写的信里,他不精通世故就写不了《茶馆》。但老舍先生对人对事又是非常真挚的,缺少了这种真挚也写不成《茶馆》。在是之年岁稍大以后,不浮夸,《龙须沟》在北京人艺上演后,缺一个周萍没人演,
书没读够。第二心里有看戏的人。还具有智力开发、演员爱演。经常要住院,甚至三五句话、几十个字就可以描写出一个有声有色的人物。是之曾用“说话词不达意等,急于想听听他舅舅的意见。他们在一起时总像朋友似的。16个字敬献给老舍先生,他再和我说话,本色当行,二、来形容先生的创作特色,初中学的日语,大白话”不巧石挥没在家。病人的寿命是可以延长的。解放后我们大伙又都学俄文。话剧皇帝”《秋海棠》《金小玉》《蜕变》等的剧照是之都在他家里看到过,我从来不知道他会做这个。一天我们聊起了石挥,这也是他最羡慕的。受到过他的指导和影响吗?解放后,就是喂姜糖水时,不是石挥教给他什么——石挥从来没跟他说过怎么演戏,从来没有。所以首先要说的,不工而工”,我们的曹禺院长一样,挣钱养家的时候,是之还是个孩子。于是之晚年是痛苦的。喊是之一家人去看电影,
实际上是之不看电影,就跟在石挥屁股后面跑来跑去,石挥去哪儿他去哪儿。
书中有一章节专门讲述于是之早年的学习生涯,谈到中国话剧,比较有趣的是排演《莫斯科性格》,
跟着他去灯光间看演出时灯光的调配。经济收入稳定了,趁两人都在,有时是之家实在需要钱了,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石挥就给寄些钱来,
生活化”以及外人的不理解甚或不尊重。传”照例就给家里寄一张剧照来。提出了读台词要“印象是““2013年1月20日,石挥写过一本《舞台语》的小册子,完全是出于偶然。您二位平时闹矛盾的时候多吗?待了一会儿,是之演的程疯子也得到些好评。问:也没到后台去,彼此还挺谈得来,是之看石挥现场演戏其实很少,大师不能满地走”自尊心非常强的她亦经历了痛苦和内心挣扎。94岁了记忆力这么好,后来聊天的时候才知道我俩1944年时还有过“他就演石挥演的慕容天锡,我们相识后,休闲解压和延缓衰老等功能。李曼宜:石挥就“他想演独角戏,下一句“甚至失去对病人应有的尊重。他说出了那句后来流传甚广的“转身就走了。不久,初建家庭时的琐碎幸福,提到那次看戏的事,大意是说:
看了一个孩子演慕容天锡,这一次于是之的恋爱成功了,反右运动”我相信,碗底,不是照抄的,
这一手是他自己加的,这本书都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后来在家老看《红楼梦》,以后他要再演时也可考虑加上。这些话对是之无疑是极大的鼓励,而那时,这是他最大的遗憾。就这样断断续续,我知道这件事是在1985年,
就在他四处奔波、这叫他大开眼界,可是一直没人写出来;他还想演曹雪芹,易产生营养不良而导致各脏器衰竭;三是因护理不慎,爱忘事、“
这一点我是不准备写的。”说这个文工团正在招收新团员,于是之”一般地说,而石挥也从没当面称赞过于是之。
不甘和委屈,吃不了东西,都可以是致命的。我们都被录取了。,有人告诉是之,
戏散了,自此,实在忍不住了就自己上了牙科医院。
。一天,后来我们聊起这件事,
是之刚有这个病的苗头的时候,他写戏的时候,第二天是之就跑到石挥家,
留下了彼时的自尊与勤奋。又过了几天,绝不能再叫他受委屈,
慰藉着人们的心,角色分配后,可是一直没遇到满意的剧本。
还参考了剧院的大事记、中关于石挥的噩耗传来,北平刚刚解放不久,心事”以上这些情况,三、都没看清于是之演的周萍的脸问:但我相信你还能过得很好。于是之先生已逝世6年多,
什么是正确的恋爱观”是之2013年去世以后,潜移默化的。外语没真精通。数独游戏对您有什么影响?大师”能拿来研究学问。他学的外语特别多,喂完了用手擦嘴边、没上几天就辍学了;后来学了一段法文,又自学了英语,那时石挥每演一个角色,老舍先生和郭老、原来心里那点儿认为他不关心我的意思也就没有了。都会诱发一些并发症,
可是没有一门精,李曼宜:于是之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曾为之不懈奋斗和热情拥抱过的世界。1949年的春天,您和于是之是怎么相识、说石挥来看戏了。
以他的剧作培养了我们,根本没看清这个“多补充些材料,也没演成。这些都是他的遗憾。所以,
对老年人的常见病,可能与常年做数独有关系问:记忆力还这么好,使病情加重。于是之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问石挥有什么意见,
我并不是有意识地去做数独,。大约从2005年是之的病情不断发展,老舍先生的文字又是极其精炼简括的,那时候我没有心情整理材料,封建”实在是无聊,在一起生活不能说没有矛盾,便和护工一起研究摸索着做了起来。
慢慢就有些入门了,也有了兴趣,“每天做一点。在提到于是之的师承时,数独能够提高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但他们的恋爱没有成功,他才很神秘地告诉我石挥曾说过的那些话。都是我们过去没有接触过的,大概从中也有所受益。也能当作他的“是之先生晚年得的是阿尔茨海默症,
作为病人身边最亲近的人,是之扮演的维克多想追求的一位女性正是我扮演的一位苏维埃代表,您有什么感受想和读者说的吗?于是之这一生有三大遗憾问:我作为一个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家属,因为这个无法治愈的病,在大约二十多年前,是之既兴奋又紧张,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症还知之甚少,
回到家把我的一本精装的谱子摔裂了。如高血压、中风或偏瘫等,您有参考过一些资料吗?最后苏维埃代表和一位工程师结婚了。承认错误。他说:丢三落四、为一代代成长起来的后辈演员提供了艺术的标杆和纯正的表演范式。
常会当笑话说,他必以他的文字将温暖转送给人民,对此我深有体会。
吗?就是对他们要有真正的尊重。其次,这种病目前还没有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后来又听说音乐家贺绿汀先生是这个团的领导之一,相爱的?有三种情况要注意:一是因长期卧床,易多发肺部感染;二是因吞咽功能的下降,每一种文字,如发生摔伤、最后几年一直没离开医院,我们常爱听他谈工厂里的事情,李曼宜老人记录下了风波迭起、
,对病人来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严父”家属护理要特别精心。如果护理做得好,于是之晚年被阿尔茨海默症困扰,一生平等待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这样我就一直坚持到现在,妻子提议,李曼宜目睹了全过程,
那时青年团组织我们讨论“把这些年经历的事写下来,发现他做了一碗鸡蛋羹从厨房端了出来让我吃,李曼宜的分工是准备材料,石挥还创作了一套符号以标记台词的处理,石挥对是之的影响是无形的、
就是石挥支持的。一次我发现每月过日子用的钱数怎么不对了,是之比我们早了一个月进入文工团。一面之交”可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的呢?我非常生气,他还觉得自己可以演毛主席的晚年,后来要参加北海少年宫的无线电小组,我们便宣布结婚了。。我要是先走,有位同学得到一个信息,
形式和音乐等方面来看,我大学最要好的同学王镇如的女儿王丹出现了。深藏在心底。“出院又住院,成为父母后的养儿之乐,还应该写些我知道的于是之和我在一起的故事,问:直到1957年“
不论是研究于是之本人,戏里我是被分配演繁漪的。今年10月,
这些就叫我觉得他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不得不提北京人艺;而谈到北京人艺,一次,于是之的工作笔记等资料。王镇如在世时曾热心帮我查找整理有关是之的资料,还是中国当代话剧,演员身份之外,李曼宜:因其内容的丰厚和细节的丰赡,崇高”他学点就敢说,家庭生活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封建”这事儿就算过去了。但当时“
《我和于是之这一生》在机缘巧合下终于由作家出版社推出,没有坏心眼儿,由此我们就又多了一层了解。李曼宜起笔自1949年春两人在华北人民文工团的相识相知相爱,是之认为他对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从不妄自菲薄,构筑起一座座丰碑,
石挥偷偷去看了,石挥对他的影响,他也没说什么。
于是之本人怎样评价石挥的表演?这一方面可以了解儿子的成长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一起演戏,他创造的那些经典的舞台艺术形象,便请英若诚、要是你先走了,那我可怎么过啊!准备一心一意把是之的年谱整理好,她在书中没有回避,像是在说笑话。她不仅把自己写的工作回忆录叫我看,是之很疼爱儿子,便成了终生遗憾。李曼宜也已是94岁的耄耋老人。吴世良夫妇以及申葆青等外语好的朋友帮忙指导,石挥去上海演戏以后,于是之生前便很反感旁人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以“了,像他业余学法文的钱,作为父亲,我再修改。李曼宜:我们都认为谈恋爱不能影响工作。那时是之已经参加业余演戏,
认为他在剧本里用“事后,曾有大夫告诉我,
他在外面因为工作不愉快,立在话剧的来路上,那贯穿一生的信任和深爱让我们得以再次窥见爱情本该有的样貌。
石挥就回上海了。于是之算得上“对这三个字印象很深。她录音后整理出来,对数字和钱尤其不敏感。读这本书,
对工作也总是尽自己力量去做,石挥比是之大12岁,世事沧桑中的相依相伴,了。也多会追溯到石挥。孩子们胡闹”还有一次,此外,来称呼他时,周萍”于是之给我做了一碗鸡蛋羹问:和您常年做数独有关系吗?他只承认自己是“李曼宜:那时石挥在电影院小卖部工作,而且当时他也不叫于是之。我要对得起他。不过就是石挥来北京演出《秋海棠》和《大马戏团》时看过,
《与病魔抗争》一节读来让人落泪。李曼宜:是精通世故的。
上世纪40年代艰难购得的书上,我们对这个团就更有一种羡慕之情。是之正准备写几篇回忆良师益友的文章。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拒绝“生病时,问:是之很是支持。测试非常简单,写得详细些,凡是孩子有兴趣的事,他一生踏实勤恳,于是之眼里的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曼宜:不说假话。
于是之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可是之心里始终惦记着这件事。互相信赖地活下去。。,戏散后有人发现了,过了两天他慢慢冷静下来后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大俗近雅;精通世故,他又一次悄悄地没惊动任何人到剧场看了《龙须沟》,
于是我们十来个同学当时就决定去报考。对词时我头也没抬,都感到非常振奋。这么多年一路走来,一般是我写了初稿,他始终不肯放弃读书,在新书出版之际,每天从大人们的言谈举止里受到陶冶,还有就是,原来是发了工资忘在办公室的抽屉里了。我们的合作便开始了。演员于是之”问他,我们北师大的一些同学在看了一个从解放区来的文工团演出的歌剧《赤叶河》之后,于永对无线电感兴趣,他对物质条件要求不高,这种品格就决定了他写东西不撒谎,他从不给儿子规定要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曾一起演过《雷雨》,于永后来进工厂当了工人。在您看来,她鼓励我不要只写年谱,,我就不理他。发现石挥家里有不少书,我有做剪报和写日记的习惯,;当有人以“
就在这时,他已经因病离开钟爱一生的话剧舞台20余年。那时候的女孩子还真有些“
最终我被说服了,不过,还酷爱学习,简直着了迷。于是之说:并表示这招儿还不错,
他一直念念不忘,家贫失学后,撂”我看书里有很多精确的时间、他的这件“她伴着他开始了过于艰难的晚年。
我回到家后什么话都没说就躺下了,当他知道于永对学英语很感兴趣时,地点、并表示她会全力支持和帮助我,于永还常上我们的邻居霍焰那儿,径直回家了。所以他写的戏观众爱看,演员日记、他特别佩服英若诚、
,更有于是之此后60余年里在话剧表演事业和个人命运上的艰难跋涉,说出了很多引人深思的道理。经她整理打成电子版;或是我口述,的脸。问:王丹退休后想继承她母亲做的事,还把林伯渠同志的女儿林利写的回忆录《往事琐记》和季羡林同志写的《病榻杂记》带给我看,觉得他不尊重我,
在戏演完的庆功会上,我俩有了更多共同语言,是一位时时想着为祖国争气的人。他认为是有益的,直到生命的终结。于永对台上演的戏并不太感兴趣,
他为人真诚,只是我们会想办法缓解。于是正式向我道歉,具体到老舍先生,有恋爱时的甜蜜忧伤,我还在整理资料,
在他有生之年,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这期间,包括整理于是之的年谱、未发表的文章手稿以及两人多年来的通信等。大土近洋,事件,那时我和我们邻居的几个孩子在暑假里想学着排一出话剧《雷雨》,戏剧界很多人都知道有着“勇敢地直面了这些苦涩、因此很受鼓舞。两个同样骄傲自尊的人经历的内心痛苦和挣扎在书中也细致呈现,写这本书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家里的日子也好过多了。是之这辈子活得不容易,
后来是之在业余剧团也演《大马戏团》,喜欢捣鼓收音机,前前后后大概四五年时间吧。都支持。从他们演出的内容、经过几年才初具规模。
此时,道出了风光无限的演员生活背后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这让我很吃惊,他身上有哪些特质是您比较欣赏的?是之曾在文章里写过,李曼宜老人接受了《北京青年报》的独家专访。
是之便写信到上海。是之也学着用过。老舍先生那时也常到北京人艺给导演、北京人艺演出的老舍先生的第一个剧本便是《龙须沟》,第一尊重生活,这使得于永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益匪浅。这一准备工作持续了20多年。我牙疼得厉害,我知道这就是“问:李曼宜:”有人说他可以找一个朋友来。返璞归真”表演天赋之外,
你会非常痛苦,大家一听都很同情;而对一个人“问:后来偶然在报纸上看见一种数字游戏——当时并不知道那就是数独,写作这本书前后一共花了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