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盛大的演出:家爱丁堡乐节
发布日期:2019-08-26 17:32:19
来源于:http://news.cyol.com/app/2019-08/26/content_18129099.htm

8月2日~24日,被誉为“苏格兰盛大演出”的家爱丁堡乐节在苏兰格府爱丁堡举行。在今年的乐节表演中,来自北京的中国年轻表演者们带来的以古代说“龙戏珠”为灵感创作的《乘风之龙》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和喝。

爱丁堡乐节也叫“爱丁堡操表演”,是英国苏格兰府爱丁堡每年夏天在爱丁堡城堡前举办的操和文化表演,是一场融合了音乐、典礼、的演出。
爱丁堡乐节的英文是“Tattoo”,这个单词是从荷兰文“Doeden tap toe”演变而来,原意是“close the (beer)tap”,“关掉(啤酒桶)龙头”。意思是告诉“士们“别再喝了!该归营了!”也就是队训练结束,士们吹一段号,奏一曲乐,靶归营的仪式。18世纪西里西亚战争期间,英国家队开始举行这种仪式。到了18世纪末,英国家队逐渐把这个仪式发展成了在队中带有“”质的乐表演。
经历了二战的浩劫,英国人想在本土找一方净土来举行艺术节,重新为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搭建起一个舞台。经过3年的筹备,第一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于1947年诞生了,它像一块磁石,此后不断吸引更多的表演加入进来,形成一个艺术节集群,爱丁堡乐节就是其中之一。

爱丁堡乐节的第一个出品人是陆中校乔·马尔科姆。1949年,就在爱丁堡城堡下面王子街的花园里,一个士题材的短节目触发了“哥也想在艺术节上拥有姓名”的念头。次年,在乔·马尔科姆中校的推动下,爱丁堡举行了第一次正式的乐节演出,当时只有8个节目,但是吸引了大约6000名观众,坐在爱丁堡城堡广场四周的长椅和脚手架上观看表演。1968年,乐节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知名度大幅提升,为听一支乐而来到爱丁堡的人也越来越多。今天,经过近70年的发展,爱丁堡乐节已经汇集了来自30个国家的一大批国际表演者——既有乐团表演者,也有民间表演者,成为令世界瞩目一大盛事。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解放乐团也曾经两次接受乐节的邀请,到爱丁堡参加演出。
今年是第69届爱丁堡乐节。家爱丁堡乐节市场部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主题是“万花筒”,每场演出约100分钟,通过队列的对称,配合舞蹈与灯光,创造犹如万花筒般灿烂而变幻无穷的效果。此次乐节邀请到了中、法、德、新西兰、尼日利亚等国的表演团队,并结合“万花筒”主题,赋予每个节目一种专属颜。爱丁堡乐节市场部透露,今年乐节有超过1200名表演者,预计将接纳近22万名现场观众,其中有35%来自海外,此外还将有近1亿的观众通过电视转播观看演出。爱丁堡艺术节由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家爱丁堡乐节、边缘艺术节、电影节、儿童艺术节等共12个子艺术节构成,内容涵盖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绘画、摄影、文学、出版等多个领域,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约200万名观众和游客。(旅游文化)